当你成为妻子的时候,要是 " 穷养 " 自己,就算使尽浑身解数给孩子好的物质生活,但根本上终究难以给孩子内在的充盈感。
——小婚家
前一阵我去参加女儿的家长会,会议开始半小时后,一位妈妈才气喘吁吁的来了。
可能是有感自己的迟到给临座的我带来了干扰,落座后便小声表示抱歉,说等公交等了很久,又一路堵车,所以来晚了。
我看了看她,头发凌乱,面色枯黄,深深的黑眼圈,素面朝天,满脸的疲倦感。
着装也很随意,原先紧身的衣服,现已变得宽松没了型,还带着微微的褶皱,隐隐有着油腻味儿。
虽说家长会不是什么特别正式的场合,每个人不会打扮得太精致,但一般来说父母们还是会尽量精神整洁。
这位妈妈当时的装束和状态,确实感觉跟大家都有点格格不入。
因为晚到的慌乱,那个上午的家长会她几乎没怎么听,不是频繁地接听微信语音就是家里打来电话,看上去慌乱而疲倦。
其实,在我看来,不论参加什么会议或活动,都还是应该注意守时和仪态,因为等公交车而迟到,感觉不太恰当。
但转念一下,自己的想法未免又太苛刻,毕竟每个人的经济和状况都不同,尤其是有了孩子自然要多多节约。
那天家长会后,我们互加了微信。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她高频率地发朋友圈,而朋友圈上的九宫格图片和文字,总是让我产生一种恍惚感:
她为女儿买的价值不菲的钢琴,上的是蒙台梭利幼儿园(自认为这个幼儿园收费还是不算低的),参加各种绘画大赛,孩子的日常用度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受到 " 贵 "。
这种强烈的反差给我特别深的印象,之后偶尔也能从朋友圈上看到她的自拍。
但与她发女儿的九宫格相比,她的自拍就如当初在论坛活动时看到的那样。满脸的疲惫和困顿感,毫无生气,衣服也还如那次论坛一样褶皱宽松无形,完全没有质感。
说实话,日常生活中不少见舍得为孩子花钱而节约自己的妈妈,我自己有时候也是如此。
但这种对女儿倾其所有的富养,对自己连打车和买一件有质感的衣服都不舍得的苛刻,让我对她心疼之余,更多的是不解。
我总觉得,一个疲惫而毫无生气,对自己极度穷养的妈妈,纵使使尽浑身解数给孩子好的物质生活,但根本上终究难以给孩子内在的充盈感。
之前看赵薇饰演的《虎妈猫爸》,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
赵薇饰演的毕胜男,不允许女儿输在起跑线上,她逼迫女儿吃昂贵的有机蔬菜,即使生活再拮据,也要购买有机蔬菜给女儿吃。
因为女儿不爱吃青菜,把吃到嘴里的青菜吐出来,她就气愤地硬塞给女儿吃。
佟大为饰演的猫爸一旁打掩护说:" 她不想吃就别吃了,一个蔬菜能有多少钱。" 一句话引发了毕胜男的大声咆哮:
" 你知道这些菜多少钱一斤吗?你知道这个菜比平时的蔬菜要贵三倍吗?"
" 我们平时赚钱不容易,现在好吃好喝都用在她身上了,她怎么这么不知道好歹。"
这个情景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一个朋友给我讲过她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她的妈妈给她做猪蹄汤,她觉得油腻不愿意喝,然后她的妈妈就特别生气,说自己都不舍得吃,辛辛苦苦给她做了却不喝,太让人伤心了。
朋友说她妈妈一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会大发雷霆,以致她到现在对猪蹄汤都有阴影。
后来自己当了妈妈才终于明白,猪蹄汤的背后是妈妈对自己的亏待,这份亏待让她有了怨念。
而一个女人牺牲自我,开始穷养自己时,很容易就会自带贫瘠的气场。
苏芩说:女人就是要富养自己,你身上所有的焦虑和戾气,都是亏待出来的。
不想被俗世浸透,那从现在开始,先爱上自己。我们要对自己足够好,才能一直优雅到老。
这话说的真好,多少女人的焦虑和戾气,都是亏待出来的。
我发现身边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越聪明的妈妈,越懂得富养自己。就好比越瘦的女人减肥越勤奋,越有钱的女人越努力赚钱。
很少见一个女人因为投资自己而倾家荡产,但却有很多女人因为节俭而人财两空。
而当我们开始富养自己,扩大自己的格局时,我们的生活质量才会提升。
我们总说教育孩子,言传不如身教,但却又很容易忽视,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妈妈首先要去成为那样的人的道理。
一个家庭中妈妈情绪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和孩子的情绪表达。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一个拼妈的时代,拼得不仅是妈妈的百般武艺,更是妈妈富养自己的能力。 因为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其核心是平衡。而一个家庭平衡的核心,就在于有一个情绪平和、懂得富养自己的妈妈。
懂得富养的妈妈,她就像是一颗果树,春华秋实,年年繁茂。
当妈后,全世界都在告诉我们要如何做一个好妈妈,如何教育好孩子,但事实是我们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好妈妈。
而很多时候生活中的那些困顿,不是因为孩子,也不是因为生活的琐碎,而是因为不够爱自己的那颗心。
妈妈为什么要富养自己?
因为无论是外在还是精神上,妈妈表现出来的气场不仅仅代表自己,还是一个家庭的精气神。
只有好的精神面貌才会让家庭更和谐,才能是孩子更好的榜样,才能是丈夫的心灵港湾,才能是老人的精神慰藉。
而一个充满戾气,亏待自己,每天在委屈和怨气中度过的女人,孩子和家人也势必会跟着受影响。
妈妈不贫瘠,孩子才有爱。想让世界对我们温柔相待,我们要先学会自己善待自己。
只有当我们给自己物质上的款待和精神上的滋养时,才能真正做一个有底气、有魅力的妈妈,才能真正富养孩子。另外,要培养孩子正确的心态,接受社会现实,别人拥有的物质财富,自己不要盲目攀比,关键是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创造这些财富。
日本的吃苦教育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台湾富豪王永庆:
对儿女进行节俭教育
台湾富豪王永庆,对儿女的教育从节俭开始。他供给孩子学费、生活费都算得很精准,就像管理手下企业般,总是给得“刚刚好”,不让他们有一丝享受奢侈的机会。此外,和儿女联络都是写信,从不打电话,因为觉得打长途电话太贵了。王永庆的女儿王雪红说:父亲特别强调凡事要“追根究底”,父亲写信多半写自己的工作心得,告诉她公司发生了什么事,他如何追根究底,如何处理等,让她从中学习了不少处理事情的方法。
现如今,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加上女性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需要和男性一样肩负起社会义务和责任,因此,男女都应该“穷养”。“穷养”要先教孩子做好两件事:
男孩养志气,女孩养气质
男孩强调的是养“志气”,主要培养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做事勤恳、踏实努力、有韧性、顽强的品质,如带他去爬山、踢球、游泳,锻炼坚韧性;而女孩侧重养“气质”,强调的是文化修养的投资,性情的陶冶,如有条件的可以让女孩学学琴棋书画,在家里,多给她些关心,让她感觉精神上富有,有安全感和自豪感,并有意创造环境,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更具女性特质。
父母要适当“偷懒”
不少家长总抱怨孩子自理能力差,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家长过分“勤快”。孩子到了自己学吃饭的年龄,家长见不得满桌的狼藉,最后忍不住出手喂饭;孩子捡个玩具捡半天,看着一地凌乱,家长忍不住收拾得整整齐齐。
“穷养”孩子,首先体现在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相当一部分家长难以坚持。因此,家长在养孩子的过程中要适当“偷懒”,一定要学会忍受孩子的不完美,等待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好。
此外,现在的独生子女普遍比较自我、霸道,家长在生活细节上还要学会对孩子有所保留。孩子要“十分”,家长给个“六七分”就好,不要超过“八分”,必要时跟孩子讲讲条件。比如带到超市买吃的,不要顺着孩子什么都买,回到家里也不要一口气全部吃光,要教孩子学会克制、节俭和适量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