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居转户

培养孩子的自律 最优质的答案就在这里

居转户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很多家长遇到多这样的烦恼,宝宝越长大越“不听话”,在应该有所管教的时候而没有,就会制造“熊孩子”。合适的管教不仅不会伤害亲子关系,反而是孩子内在安全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说过,一想到人类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能为人父母,真是太可怕的事。
的确,生孩子容易当父母难;当有“执照”的父母更难。
几乎所有的爸妈都知道,要无条件地爱孩子,建立充满信任与爱的亲子关系。
然而,现实中的亲子关系却远非这样气定神闲,我们往往被一连串的育儿焦虑搞得手足无措。
人民网之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有子女的被调查者中,92.8%的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存在焦虑。
我们似乎处于一个全民育儿焦虑的时代。而大部分焦虑的原因,都是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
其实,育儿,归根结底就是育己。
所有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自我成长。只有大人拥有终身学习的态度,才能给予孩子最大的成长空间。
育儿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系统化的知识。罗列几个事例来说明育儿必须要这样做或者必须要那样做,意义并不是很大。
如果不懂得做法背后的原理,照搬那些过于具体的指导,往往会画虎类犬,甚至得出“别人家的孩子这样就可以,我家孩子根本不吃这一套”的结论。
系统地学习一下育儿知识,非常必要。
美国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以及儿科医生布雷泽尔顿教授的一套书在美国备受父母喜爱。
现在,这套书终于在国内出版了——《给孩子立规矩》、《应对孩子的愤怒与攻击》、《读懂二孩心理》。
育儿专家崔玉涛亲自为该书作推荐序:
我们所处的时代飞速变化着,我们父母对养育的认识也必须跟进。布雷泽尔顿教授的《布教授有办法》系列这时候被引进到国内,可以说正是时候。
这套书几乎涵盖了每个家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孩子的愤怒与攻击、如何给孩子立规矩、二胎时代出现的各种变化等难题,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

语言平实,情景丰富又有代表性,没有半点理论概念。所有的父母都能看懂,并且明白该如何做,从而极大缓解了育儿过程中的焦虑和失控。

培养孩子的自律 最优质的答案就在这里(图1)

《布教授有办法》系列
接下来,我们讲解每本书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吧~
1
《给孩子立规矩》
很多家长遇到多这样的烦恼,宝宝越长大越“不听话”,在应该有所管教的时候而没有,就会制造“熊孩子”。
合适的管教不仅不会伤害亲子关系,反而是孩子内在安全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本书一共6章,目录如下:
管教孩子不是简单的,需要学习技巧和练习。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能在《给孩子立规矩》中找到。
比如:在书中教父母用4步方法让孩子乐意放下电子产品。
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尽量接触不同活动——体育活动/涉及各种玩具的游戏,还要接触不同的人。当孩子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寻找到乐趣,他们对于电子设备的依赖就会减少。
管教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形成自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尊重他人的权利,使孩子成为自信,喜乐,有责任感的人。
2
《应对孩子的愤怒和攻击》
无论孩子的行为表达恰当与否,都是与外界的一种沟通方式。
所以,我们要教给孩子学会理解并适当表达愤怒与攻击性。
这本书一共3章,目录如下:
书中围绕孩子的喷怒与攻击性话题,逐一讨论了最为常见的养育挑战及具体应为方案。
比如:大部分孩子在出生后的第二年会经历打、踢人和抓人的阶段,面对孩子的这些行为,书中给出了“七步法”来解决。
正如译者严艺家说的,大部分爸妈在读完这本书后会有这些体验:
“原来愤怒与攻击性是孩子表达自我主张的一体两面;原来体验和掌控愤怒与攻击性对于孩子(和父母)的成长如此重要;原来除了全然压制愤怒与攻击性或束手无策之外,还有那么多种方式可以让它们得到合适的表达与纾解。”
3
《读懂二孩心理》
生二孩,可不是1+1=2那么简单!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常常让新手爸妈压力山大。
这些问题虽然是暂时的,但解决不及时不妥当,对整个家庭关系以及孩子的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还好有布教授为父母们“赋能”,使父母们看见自己的资源与力量,相信自己能成为足够好的养育者。
这本书一共3章,目录如下:
在书中列出了二孩最常见的问题,比如:对老师而言,会把每个孩子和他们对其家庭的印象联系起来,会给你贴上一样的标签——无论这些行为是好的还是坏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帮助孩子们做好心理准备,并仔细倾听他们的感受,并告诉孩子,“学校的老师或者同学可能觉得认识你哥哥就意味着了解你,但你需要做的只是成为你自己”。一个孩子如果长大了还是只会背诵知识,听话被动,等着别人帮他作决定或做事情,那他进入社会就算不被欺负,也不会被重视。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除了把选择权给孩子,培养孩子的负责心、好奇心,信任他们,别无他法。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性,有五件不要去做的事:
1、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
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果你有顾虑,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例如,孩子喜欢玩计算机,不要说,“不准!”告诉他,如果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
2、不要惩罚失败。
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学习最好的来源,惩罚失败可能会挫伤孩子创造的动力。如果父母只想要孩子避免失败,会有几个不好的后果,第一个就是孩子可能会为了怕失败只去追寻那些很简单的目标,不敢自我挑战,把自我的目标定得太低。第二,他可能认为失败是一种惩罚,是羞愧的事情,甚至失败了不承认,或是无法从中吸取教训,这是相当可惜的事情。
3、不要说教。
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说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
4、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5、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不要觉得自己为孩子安排的路是通向成功最直的路,孩子只有服从。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