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人才引进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共处 互相学习

人才引进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不管你是否真的智商超群,如果我们把太多的精力用在那些与自己前途无关的事情上,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你说得很对,但是我们很难让自己坚持下去,最多三分钟热血,之后就不想再努力了。

在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的调查研究中发现, 80%以上的独生子女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这是当今独生子女的主要人格缺陷之一。
& & & &那么,怎么引导孩子学会共处呢?
& & & &淡化竞争,发现和理解他人,鼓励合作,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是相互依存的。认识他人必须首先认识自己,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才能真正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的反应。然而,真正让“学会共处”的理念植入人们心中,还要依靠坚持不懈的教育。
& & & &合作比竞争更重要,不会合作的人不是现代人。换句话说,学会共处不仅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中心。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和“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的思想,使得他们很难与他人和谐共处。而教育学生学会共处,又不能从书本中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创设良好氛围,对学生进行育人教育。它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参与目标一致的社会活动,学会在各种“磨合”之中找到新的认同,确立新的共识,并从中获得实际的体验。因此,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主要通过小组活动。如学习小组、卫生小组、劳动小组等体现合作精神,从而体现和谐共处。以小组为单位,朋辈互助,共同提高。我们开展的 体验教育,优化了儿童心理品质形成的过程。现阶段的少年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是众星捧月,处处保护有加,致使不少孩子胆怯、孤僻、任性、唯我独尊、不会与人合作,经受不了任何挫折。
& & & & 体验教育强调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我们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情景教育、情感陶冶、修养指导、行为训练、自我教育等方法,启迪少年儿童进行积极的心理活动,加强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性格胆怯的孩子,我们先找他们谈心,寻找孩子胆怯的症结所在,给他们在活动中当众讲话的机会,可以担任“晨读主持人”、担任“读报员”、让他们在集体的氛围中找到自信,培养勇敢精神。对于任性、唯我独尊的孩子,在我们的军事化管理中,体验部队生活,让他亲眼目睹铁的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学会自律。对于不会与他人交往的孩子,通过角色模拟演练,帮助他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体验助人的快乐,从而成为一个开朗活泼的孩子。我们认为,只要给孩子找到合适的体验空间,他们一定能扮演好角色,获得全新的感受,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 & & &无论从调查中,还是我们的观察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多胞胎子女的相容性要比独生子女的好多了。他们不会那么霸气,那么小气,习惯了个人一起的生活,也就习惯了礼让、体贴、照顾对方,不容易出现前面提到的那种现象。宽容大度是他们最基本的理念。
& & & &所以说,环境也可以决定人的性格、行为习惯的形成!独生子女毕竟是多数,光凭在幼儿园、学校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家长平时要给他们创造合适的机会,让他也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健全人格。平时可以带孩子多去人多的地方,让他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同龄人相处时如何“和平共处”,如何做个大家喜欢的好孩子。
& & & &总得说来,就是不要让独生子女在“独”上有优势,要让他学习非独生子女的优点与长处,要让他从小学会为大家着想,快乐和幸福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相信当他明白这一切的时候,他不会再对他的伙伴说“谁动了我的奶酪”,而是自愿地、快乐地希望他的好朋友和他一起来分享!为什么一定要走求学这条路?
我的答案是:求学这条路是我们通向成功的捷径。
一流大学会给你全面的专业知识,会教会你快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会给你一个广阔观察世界的视角。
所以,你在学习上耗费再多精力也不过分。
现在好多同学可能心里没有什么概念,但是不同大学之间的差距,我们必须心里有数。
名牌大学的学风、师资力量、科研经费,是一般的重点大学没有办法媲美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都把自己的目标定的高一点。
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当你从骨子里认定你是清华的水平,在自己的行动上就会处处表现出准清华的素质。
下面,我会总结出高中时代遇到的几个问题,希望同学们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永远也不要说你已经尽力了
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是就是没有办法把成绩再提高一点。
他自己安慰自己“我已经尽力了”。
我个人觉得,当你还有力气说出“我已经尽力了”的时候,你根本就没有尽到力。
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给我的影响非常大。
当你觉得自己已经尽力的时候,往往再坚持一下,就会突破自己的极限,唤醒自己的潜力。
之前网上流行一句话,“别老说别人比你有天赋,以你的努力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需要拼天赋的地步。”
所以在这里,我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再努力,永远不要说自己已经尽力了。
什么叫成功?人们死活不相信你能做到的事情,你做到了,这就叫成功。
保持竞争状态,给自己找点压力
我虽然考上了清华,但是等大学报到之后才发现,更残酷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班里成绩最好的那个男孩,每天都早早起来,嗷嗷背英语。

跟身边这群牛人待久了我才意识到,最可怕的不是你的竞争者比你聪明,而是人家既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共处  互相学习(图1)


所以,咱又有啥资本不努力呢?
在这里,我给各位一个建议:
比如说给自己规定,一个星期之内必须做500道题,考试不得140分以上就算自己不及格等等。
大家不要觉得这些很过分。如果各位真的发誓要考上一流的大学,我觉得这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
怎么学好高中课程?
我在高中时最不喜欢政治、历史和地理,觉得我一辈子也用不上。
但是,学校为什么要让我们学习一辈子都可能用不到的东西呢?
我当时弄不明白,相信在座的好多人也不明白吧。
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可能以后永远都用不到,但是你在学习各种不同的科目时总结的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思维视角都会伴随你一生。
在你遇到新问题的时候,你可以利用以前的经验,很快总结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所以,千万不要偏科,任何科目对你都是至关重要的,还有题海战术,绝对是学好高中课程的好方法。
比如我高三时英语的短文改错总做不好,于是一个周末,我连续做了50篇改错,之后的英语考试短文改错几乎没有错过。
大家可能觉得大学生就很少做题了,我不知道其它大学的情况,但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在清华每年做的题肯定比我高三的时候做的多。
现在同学们一定会说,想题海战很容易啊,但是哪有时间啊?
怎样挤时间?
首先,我个人觉得在座各位的走路速度太慢。
大家如果到了清华可以看到,所有的学生骑车都是飞车,走路几乎都是小跑。
我们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你很快从校门走进教室就可以比别人多看一会书,多做一道题。
时间久了,日积月累,你就会在时间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其次,我们的课间十分钟也非常宝贵。
这一点我到了高三下学期才意识到,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我们一天可以挤出将近两个小时,可以比别人多做一套题。
再就是我们最好别看电视了。
不管你是否真的智商超群,如果我们把太多的精力用在那些与自己前途无关的事情上,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你说得很对,但是我们很难让自己坚持下去,最多三分钟热血,之后就不想再努力了。
好的,我们下面就讨论怎样让自己的血一直热下去。
想明白这点,你可以一直热血下去
总有学弟学妹问:“既然上了大学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那干嘛还要拼了命考大学?早点进入社会磨炼多好?”
没错,上了大学也会找不到工作,而且很多大学生毕业后还不如搬砖的农民工。
这说明了什么呢?大学没用吗?
错!这只能说明:你高中不好好学,考了个不入流的大学!然后大学又不好好学,整天混日子!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马拉松上没有什么抢跑一说,因为根本没什么用,前半段过度消耗体力,反而会影响后面发挥。
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那个第一名到了初中就跟不上节奏了,原来成绩平平的同学反而赶了上来;后来到了高中,初中时的第一名又跟不上节奏了,其他同学又慢慢赶了上来……
谁都没办法一劳永逸,要想赶在前面就得不断努力才行;另一方面,只要你想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说不定哪次考试你就“超车”了。
再好的大学,不好好学习也会变成渣子;再差的大学,努努力也能找到体面工作。
不要埋怨父母没权势,也不要埋怨社会太黑暗。学习生活不遂心意,明明就是你自己还不够努力!
不要抱怨老师不好
当我们某一科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不要抱怨我们的老师。
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咱们的老师都是非常不错的,至少都是非常负责、敬业的。
当你总是抱怨客观条件的时候,成功也离你越来越远了。
即使是清华的老师,也未必有高中老师的细致和耐心。清华学生很厉害,这与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清华的老师做研究都是大牛,但是几乎没有老师像高中老师那样给本科生上课。没有人教你怎么办,你不会倒是不正常的了。
有一次上微机原理课,老师说,今天回去用Protel 把课上的电路模拟一下。
同学们都说,我们是这辈子第一次听说这个软件。
老师说:“这是电子工程人员必备的软件。”转身就走了。
没办法,我们回去在图书馆熬了3天终于把这个软件学会了。
一次数学课,老师让我们回去用MATLAB画一个三维的图形。同学们都说没学过——这好像是数学系的一门必修课。
老师只说了一句:“没学过?回去学呀!”我们又是在图书馆耗了好几天,基本弄明白了。
所以,当你觉得有哪一科学得不太好,一定不要埋怨客观条件,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基石。
人生若没有一段想起来就热泪盈眶的奋斗史,那这一生就白活了。
珍惜中学生活的每分每秒,希望在高考结束的那一刻,你们盖上笔盖时,都有英雄将宝剑归鞘时的豪气万丈。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