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人才引进

为什么自家的孩子总是被别人家的孩子欺负??是教育出问题了吗?

人才引进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作为家长还是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强行干预,甚至代替孩子出头激化矛盾,有的家长未必像那位奶奶那样直接介入批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呢,处理的方式同样的糟糕

我朋友常常邀我,跟我儿子一起去游乐场玩,有一次我们又带着孩子一起去那玩,期间朋友的儿子跟另外一个小朋友起了冲突
游乐场内有各种各样形状的小积木,朋友的儿子跟另的小朋友在抢积木,枪的过程朋友的儿子拿起一个积木,使劲的敲了一下那个小朋友的头
那个孩子可能很疼,哇哇的大哭了起来,孩子的奶奶就在边上看着,马上冲过去,用手指戳着朋友儿子的脑袋,大声的呵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
这时孩子妈妈一看见那个奶奶对着自己的儿子那么凶也冲上去和那个奶奶理论,你至于这么大喊大叫吗?吓着孩子了,孩子不懂事,你那么大年纪了还不懂事吗?
那位奶奶勃然大怒,你家孩子打了我的孙子,你还有理了,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一家人都这么不要脸,孩子妈妈也很气愤就大吼了起来
我在旁边一直很尴尬,不知道该怎劝他们,大人在吵架的过程,两个孩子手足无措,躲在吵架大人的身后,很害怕,一直在哭
先说说那个奶奶,她看到自己的孙子被欺负了,立即冲过去保护孩子,帮他去处理问题,这样做有错吗?也没错心疼孙子嘛
但是奶奶这样的介入会给孙子的潜意识不断的植入一个信念,我很弱小,我不行,我需要大人的保护,其实孩子的这种我很弱小的信息被植入的越多,就越容易遭欺负
换句话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家长的援助越多,孩子将来被欺负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往往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强烈
往往都是家长还在咬牙切齿的时候,发现孩子已经很没出息的,又和欺负她的孩子玩到一块去了,除非出现暴力威胁,恶意攻击,或者是孩子跑来求助,不是出现这两种就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作为家长还是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强行干预,甚至代替孩子出头激化矛盾,有的家长未必像那位奶奶那样直接介入批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呢,处理的方式同样的糟糕
就是将自己的心疼,气愤,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比如有的家长会训斥孩子,你白长那么大个,连这么小的孩子你都打不过,或者直接质问孩子,他打你你不会使劲打回去吗?
这些方式其实也是在鼓励孩子,以暴制暴,增强孩子的攻击性,无异于是在培养训练孩子,打架就是处理人际冲突的有效方法
如果遇到这个问题,那家长怎样做呢 其实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的抚慰,简单的做法,第一时间问一下孩子疼不疼,再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怀抱
接纳他的情绪,倾听孩子的委屈,等孩子平静后,可以教他如何保护自己,引导他自己想办法,避免再次受到伤害
即使你的孩子仍然常常被欺负,请你不要放弃,鼓励孩子积极与人交往,否则过度的保护也会使孩子在封闭的环境中长大,成人后更难面对困难和挫折
孩子欺负了别人家的孩子,孩子妈只顾着跟那位奶奶理论,也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这个世界非常不安全,必须要用攻击的方式去防御和处理问题,没有给孩子指出他打人的行为是错误的,这样会助长孩子日后攻击他人的行为
更好的做法是孩子妈可以先替孩子道歉,再把自己孩子拉到一边,跟孩子共情悄悄地问他是不是很害怕,同时告诉他,奶奶之所以很生气,是因为心疼自己的孙子,那个被他打的孩子很疼很伤心
应该问孩子可以怎么办?引导孩子再去给那孩子道歉,这样的一个过程对于孩子就能学到无比珍贵的一些东西,比如说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为无形传递给孩子,有问题不可怕,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所以对于做了错事的孩子,父母最需要强调的就是关注解决问题,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被欺负了,会成为家长必然要面对到的各种场景,那么孩子被欺负了,家长到底该怎么引导孩子呢?
我们最常见的处理方法,认为善良的孩子就是遭欺负,我们教孩子要有教养,但不能把孩子培养成懦弱,被欺负了就是要打回去,要让欺负者知道我也不是好欺负的,实在不行家长就直接帮孩子打回去
尽量自保的家长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没教养,我们不能跟随,更不能助推孩子形成与人为敌的惯性意识,教孩子自我保护的技能更重要

为什么自家的孩子总是被别人家的孩子欺负??是教育出问题了吗?(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