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很多事情都会形成自己的理解,从而形成思想观念。因此,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能力培养,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促使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很多家长没有重视孩子的能力培养,总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从而导致孩子出现能力缺失,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这里给大家列举一些孩子需要培养的能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阿零
家长要重视孩子这些能力的培养,让孩子越来越优秀
1、审美能力
孩子在童年时期会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但是很多家长并不重视孩子这一方面的培养,从而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审美观念。很多家长都会选择让孩子穿旧衣服或者大的衣服,但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四肢活动,而且还会影响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家长在给孩子选衣服的时候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审美层次,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2、自理能力
很多家长都是非常疼爱孩子的,总是觉得孩子年龄小,从而会帮孩子做所有事情。但这样不仅会让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而且还不利于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果父母溺爱孩子,就会影响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容易导致孩子成为巨婴。家长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从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3、自主能力
在孩子小时候,需要家长帮助做决定,但在三岁以后,孩子已经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家长需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家长总是帮孩子做决定,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安排生活,这样会影响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导致孩子成为没有主见的人。几个月后,这些孩子就要步入初中。今后,他们还将接受高等教育,踏入社会。老师和家长虽无法为过去再补充点什么,却能预见孩子们成长中所需要的东西。家长会上,王哲红总结以往经验,从孩子遇到的困难、家长老师的角色转变等方面入手进行指导。与此同时,她还提出了看似简单,却需要用坚持来贯彻的要求:一天共有1440分钟,腾出30分钟到60分钟陪伴孩子;将看报纳入家庭教育中,促进孩子们的心智成长。
“现在的网络空间良莠不齐,信息芜杂。而作为党报的厦门日报充满了正能量。让孩子和家长读党报,家庭才会充满正能量,才能够更好地教会孩子们讲道德,辨是非。”王哲红说,站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角度来看,读报也是一个让孩子们多接触社会、拓展视野的契机。此外,有着同样看报习惯的家庭成员之间,还可以利用新闻找到共同语言,从而创造出更多相处、交流的机会。
其实,在家长会举行前,就已经有家庭这么做了。“孩子不应该局限于课堂学习,读报是一种与时俱进、放松身心的方法。”六年(1)班康奕菲的妈妈李玉玲告诉记者,家中订了十多年厦门日报,孩子从学习汉字、逐个认读开始,现在已经能够较为深入地读懂新闻,并养成习惯。
听了“校长妈妈”和其他家长的推荐,原本只关注“厦门日报”微信公众号的六年(4)班杨涵睿的妈妈马西兴奋地表示:“我们今天就订厦门日报!”通过阅读新闻、摘抄新闻和点评新闻的方式,孩子们汲取养分,既培养了正确的三观,也拓宽了视野。
厦门市火炬学校董事会董事王长乐告诉记者,暑假里,他打算给孩子们布置三项暑假实践作业,其中之一便是“看日报,写新闻点评”。另外,学校还将鼓励五年级以上和初中部的孩子们在暑期聆听日报微信“夜读”栏目,陶冶情操,感受情感的细腻和文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