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人才引进

我国的茶文化特征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人才引进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但作为调饮,从来就没有遗失。中国的“慢”与立顿的“快”也是现实。的确,在“快”的消费理念和文化驱使下,诞生了立顿;在 “慢”的文化哲学下产生了中国茶叶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中国茶叶品饮方式。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汉朝 ,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 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茶,这个词起源中国,全世界的发音几乎一致;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不管是日本的茶道,还是今天非洲的煎茶,其发端都始于中国唐朝。一部茶叶发展史记载的非常清楚,这无可争论,中国人应该感到自豪。中国茶叶市场与世界茶叶市场不同,这也是一个现实。中国的茶文化,很大一部分与中国的宗教密不可分,并由此形成了今天大家所知道的独特茶文化。这种独特的茶文化也就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了中国的茶叶市场的特点。中国大部分的省市处在产茶的气候地带,每个产茶区域都会有自己的名茶,如龙井,如碧螺春,如毛尖,如白毫。虽然没有数据来说明世界的茶叶市场有多大,虽然没有数据来说明在中国国内市场立顿的市场超过了中国茶叶市场销售,但至少有三组数据:第一,据商务部数据,截止2008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达到160万公顷,茶产量124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3。2008年,中国茶叶出口29.7万吨,出口金额6.82亿美元,仅次于肯尼亚和斯里兰卡,中国茶产量及出口量分居世界第一和第三;其次,世界每年茶叶需求量达300万吨,供应量达350万吨。中国每年产茶120万吨,30万吨出口,中国每年茶产业产值为300亿元人民币,而立顿茶业年产值约2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茶产值的三分之二强;再有,世界人均年消费量500克,人均消费量大的前5位国家分别为:英国人均年消费2460克,日本1005克,爱尔兰3170克,香港1370克,而中国大陆只有330克。而在中国的牧区,人均消费量高达5千克。中国茶叶不同于世界茶叶市场,中国茶叶不同于立顿,但有必要拿立顿或者世界茶叶市场比较,确实需要作更多的研究。中国有名茶而没有名牌茶叶,也是一个现实。中国有13亿人口,中国有悠久的茶文化,中国的人均消费量不多,中国茶叶市场很大,相对于单独市场来说,又是无可争论。这么好的一个市场,为什么诞生不了一个茶叶名牌,值得深思!诚然,当中国春茶上市,中国人对于龙井还是其他茶津津乐道,都以能品上一口而感到值了。这也是一种魅力,因为这种茶对于普通人来说,可遇不可求。也对,中国茶不能学立顿,因为好的东西学不来,就算是学来了,也可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但是,中国名茶的提升空间到底在哪里值得探讨?不学立顿模式,不等于不要中国名牌,乃至世界名牌。中国不只是有龙井,还有更多的茶品牌,回头看看,在家庭、办公室、酒店,是立顿放得多,还是中国的某一个茶准备的足。诸如这些名茶,又有几个是企业独立拥有的品牌?我们不应该把地理品牌的发展看为中国茶叶发展了。人家调饮,我们清饮,也是现实。前面提到,中国的茶文化与中国的宗教密不可分,而中国的宗教对茶叶的需求是因为茶叶的茶性无论从内涵还是功能与宗教精神一致。而宗教在中国的地位从来不轻,这就形成了今天大家熟知的“茶禅一味”,也决定了中国汉地的饮用方式是清饮,并且追求非常难得的春茶嫩芽。但中国的茶文化传到国外却是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并被赋予当地的贵族特色,也就是我们说的调饮(下午茶)。不产茶,但又离不开茶,这就是欧美的尴尬,生活的快节奏,随身带着袋泡茶也就可以想象到了。中国茶叶的载体,是今天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精髓,那种品茗享受过程,需要更多的发扬继承,鲁迅说过:“能喝杯清茶,是种福气”,但不等于茶的品性就只有清饮。细心的读者是否注意到前文有个数据,中国的牧区人均茶叶消费量高达5千克。那么,中国的牧区是怎么喝茶的,相信也不用我在这里罗嗦。茶是一种非常包容性的东西,中国的茶饮就经历了药、咀嚼、煮茶、煎茶,直到今天大家熟知的清饮。但作为调饮,从来就没有遗失。中国的“慢”与立顿的“快”也是现实。的确,在“快”的消费理念和文化驱使下,诞生了立顿;在 “慢”的文化哲学下产生了中国茶叶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中国茶叶品饮方式。

我不“崇洋媚外”,龙井就是龙井,龙井永远是龙井,我赞成。中国茶叶立足的是中国茶叶市场, 但不等于不能放眼世界。越是传统的,越是国粹;越是文化的,越是没有国界。诚如所说,“中国名茶要获得的不是立顿的平凡,反而是要怎样去塑造它的高贵,以有文化,有品味,有荣誉的形象出现。在快与慢,在方便与享受的抉择中,中国茶叶选择的是慢,选择的是享受。”但是文化不能成为一种负担,不能成为塑造品牌的障碍。在我看到的中国茶馆里面,还有几家茶馆是提供一个喝茶的环境,还有几个人是在享受喝茶的过程,现实情况是怎样,有目共睹。&6中国的茶叶不好吗?好。中国的生活节奏慢吗?不慢。中国的茶文化深吗?深。中国喝茶的人多吗?不多。难道只是因为中国的好品质茶叶不能满足国内市场?&没有优劣,没有对错,但有危机。因为到今天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一个在中国茶叶市场叫的响的中国名牌。狼来了,狼早就来了,不一定是坏事,正视、理性,现实才是市场要的。

我国的茶文化特征和特点分别是什么?(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