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人才引进

这才是优秀的教育方法 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应该怎么做

人才引进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一件看是不值得提的小事,也许会影响我们孩子的一生。在生活中,我们既然在某些事情上答应了孩子,就应该为他们遵守诺言,这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了我们的孩子以后有一颗诚实守信的心,在以后的社会和人际关系中有一个好的天地。

父母的重视程度、支持的力度,都决定了孩子成长的进度,所以说,家长和老师的配合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和班主任进行有效沟通呢?如何让班主任和家长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让孩子受到正确的,健康的,科学的,良好的教育?
在这里,我指的不是说家长和老师配合起来,密不透风地管束孩子和监督孩子。我说的意思是家长爱学习,深深地懂教育,家长和老师怎么在理念上,方法上尽量沟通一致,而不是互相冲突。有些家长不是在与班主任搞好关系,而是控制班主任,是想让班主任与遵循自己的教育理念,认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是王道,是想让班主任老师完全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当然是不对的。
教育的理念与教育的操作是有明显差距的,当然也不是说一套做一套,例如:家长遵循孩子的个性成长,那么家长认为一切都以孩子个体为中心,但是对班主任而言,尊重孩子的发展个性,但是绝对不能以牺牲集体的利益为代价。这二者的理念都是一致的,但是在操作层就会出现矛盾。假设这位同学的数学棒棒的,老师上课一讲题,这位同学就把解题思路与答案,一股脑儿全都给说出来了,那接下来,老师是讲,还是不讲?如果讲,这位同学懂得,他就会出现扰乱课堂的行为或语言;如果不讲,其他同学怎么办,但是其他同学懂了吗?答案也都会说了,可是他们都是“假懂”。
这样的孩子,我相信很多老师都碰上过,然而这些孩子回家后会怎么和家长说呢,“老师总是批评我,说我上课不认真!”“老师上课的内容太浅了,学习一点挑战性都没有。”那家长听了什么感受,自然是找老师沟通,想让老师照顾自己孩子的个性发展了!你说“臣妾能做到吗?“所以,我们家长如果是以要让班主任以改变他的教育理念,否定老师自己长期积淀的教育理念,这样的思想入侵能成功吗?我想,肯定不行。
别说是班主任,就是我们在家里,夫妻俩人统一一下教育理念,统一一下教育阵线都是比较难的事情。如果,真要沟通,并且要收到一定的效果,首先就是家长呈现自己的教育操作方法,希望得到老师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在具体什么事情上,需要班主任怎样配合。如果,老师有什么建议,那就吸收改进了。我相信这样的方式,多数班主任都是容易接受的,因为对帮助一个孩子而言都是有很好的帮助的。
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就相当于左手与右手的关系。学校教育相当于右手,家庭教育相当于左手。一个孩子要拥有健全的人格成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很多人会认为学校教育更重要,就像我们一般会认为右手干事多比左手更有用一样。但,细想一下,是不是右手就真的比左手有用呢?左撇子怎么认为呢?教育也是一样,学生学习的阶段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更长。
家长会认为孩子在学校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孩子的教育好坏是学校教育决定的。但,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潜能有多大,态度是怎么样的,思想价值观是怎么样的这些与家庭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而真正好的教育方式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紧密结合的教育,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学校教育重要,学习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主要是在学生时代。家庭教育也重要,家长要给孩子关爱,要给孩子完整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价值观,良好的性格是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形成的。学校教育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父母要配合好学校的教育,父母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长久的老师。家庭教育是对孩子的基础教育,是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孩子呢?首先,一、学校重视劳动教育,作为家长要配合好学校,如果我们的家庭没有足够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那学校的教育也会大打折扣。劳动在培养儿童德育、美育和体育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二、家长要积极执行学校教育的方针,接受学校教育的指导,家长要配合好学校教育,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保持一致。三、家长要配合好班主任,开好家长会,及时了解孩子学习进度,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共同解决问题。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读书能够增加孩子们的知识面,并且爱读书的孩子,会从书中汲取很多家长老师不能教他的知识,会让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重要的环节。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是一个大问题。如何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是摆在每位家长面前的一道很难攻克的‘思考题’。
生活中,多数家长会说,自己在学校受过老师的教育,在单位受过党的教育,教育孩子没问题。也许有很多的人都会很多的道理,道理虽然都懂,可实际运用中,关键是方法,是如何落实。纸上谈兵,在实际过程中不知道怎么去操作 ,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培养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长远的行动和计划。我觉得,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言传和身教,这是孩子一生受影响最大的事情。
告诉孩子怎么样做对,怎么样做不对,循循善诱,谆谆教诲,这就是言传。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良好行为影响孩子,这就是身教。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出,每个父母,不管你是自觉还是不自觉,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我国春秋末期鲁国的一位学者,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他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被誉为“宗圣”,他就是曾子。他很孝敬父母,更懂的为父之道。“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他强调做人要忠诚老实,严于律己,并用这个原则对待和教育孩子。
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他的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妻被闹的没办法,就对孩子说:“好孩子,你留在家里,我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终于留在了家里。过了一会,妻子回来了,曾子去准备杀猪。他妻子连忙上去制止他说:“我刚才是和孩子闹着玩的,你怎么真的要杀呢?”曾子认真的对她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今天你说话不算数,骗了孩子,明天孩子学会了说谎话,糊弄你,再说了,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在心里觉的母亲的话不可靠,你以后再对他进行教育,他也许就不会听了。这样做,对我们的孩子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最后,曾子还是坚持把猪杀了。
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一件看是不值得提的小事,也许会影响我们孩子的一生。在生活中,我们既然在某些事情上答应了孩子,就应该为他们遵守诺言,这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了我们的孩子以后有一颗诚实守信的心,在以后的社会和人际关系中有一个好的天地。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是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因此,培养高尚的品格修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个父母努力的方向。
有个家长曾跟我说:一个周末,他和妻子领儿子去公园玩儿。在公园里,不知何时他的儿子和几个小朋友凑到了一起,只见儿子正眉飞色舞的和他们讲起了网络、博客,言词之间不无夸大:“我每周都用电脑写日记,并放到我的个人博客上。我爸爸是电脑高手,什么都会!”小朋友们都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儿子的一句令人忍俊不禁的童言,却道出了隐藏在心中的一个秘密:父母正是他们崇拜的偶像!
是啊,在一二年级的孩子的心中,还有什么是父母所不能为的呢?心中的疑问,父母能够一一做答;弄坏的玩具,爸爸能够奇迹般地修复;生病的时候,妈妈能够端出最想吃的饭菜。这一切,还不足以让一个对世界上的一切还都知之甚少、对很多事情都无能为力的孩子崇拜吗?
而我们做父母的所应该理解到的,则是深藏在偶像形象背后的含义:年幼的孩子大都会以各种方式模仿他们最为崇拜的父母。所以,父母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孩子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乐观的父母,子女也会开朗;有从事体力工作的父母,子女则会想象自己同样地健壮;而假如有一位事业有成的母亲,女儿则更可能会梦想自己是个成功的职业女性。
相反,如果父母经常责打孩子,孩子就可能学会以相同的方式去对待伙伴,从而成为一个爱攻击的儿童;如果父母经常挑剔彼此的行为,孩子也可能会长成一个喜欢挑剔别人的人。不仅如此,若父母的行为令孩子骄傲,那么孩子在模仿父母行为的同时,还会从中获得安全感;而一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感受到父母的行为令人生厌,那么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可就要大打折扣了。
更可怕的是,在有不良行为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一方面会效仿父母的许多不良行为,另一方面,当进入青春期后,这样的孩子更可能会出现反叛父母、离家出走、甚至参加违法犯罪集团等恶性的问题行为。

所以,教育孩子学习和做事要用心,既要耐心又要细心,要注重细节,切不可三心二意。学习时,和孩子一起研究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纠正不良的习惯;玩耍时,鼓励孩子多于小朋友接触,使之活泼大方、不拘谨;出行时,告诉孩子乘坐公交车要尊老爱幼,应该主动让座;休闲时,陪同孩子多接触大自然,让其感性认识自然界;休息时,利用一定的时间陪同孩子一起收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节目,例如少儿节目、有教育意义的革命故事影片、新闻,真正做到在教育、辅导孩子学习的同时,家长也在学习和提高,与孩子同进步;在休息、游戏的同时,陪同孩子一起探索大自然、认识大自然,与孩子同欢乐。

这才是优秀的教育方法 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应该怎么做(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