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人才引进

正确教育孩子防范意识是这样的 而不是通过吓唬孩子来教育孩子的

人才引进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家长要引导孩子打破思维定势,更深刻、全面地理解坏人的含义,并教会孩子辨识和应对真正的坏人。为了保护孩子,不仅需要父母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也需要加强孩子自己的防范意识,父母尽可能帮助孩子排除风险,教会他们如何保护自己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幼儿在受到诱惑时,同意跟随诱骗者。 而在儿童诱拐案件中,只有采用暴力的手段,大多数试图采用诱骗的手段。而中国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儿童被拐骗现象非常严重,每年都有儿童因此失踪。那么,家长该如何有效增强孩子防拐骗的自我保护意识呢?
认清常用诱骗手法
家长要让孩子了解拐骗者常用的诱骗手法。这种手法最常见的有三种:
第一种手法称为“权威诱惑法”。
即拐骗者能叫出小孩的名字,然后告诉孩子说,受爸爸或妈妈委托,前来带孩子回家,甚至说得到了老师的同意。这类“权威诱惑”通过骗取孩子的信任感而诱骗孩子。
第二种手法称为“物资利诱法”。
例如,“小朋友,在我的车里面有一个礼物给你。想知道是什么吗?跟我到车里去看看吧。”这种方法利用诱发孩子的好奇心而达到拐骗孩子的目的。
第三种手法称为“带路引路法”。
诱骗者利用孩子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有意引诱孩子。例如,“小朋友,你知道去酒店的路怎么走吗?你能不能带我去啊。”
家长要告诉孩子应对上述各种诱骗手段的方法。对于前两种诱骗,要求孩子至少一定要直接与家长和老师通话确认。因此,必须要求孩子能记住家长的手机号码。而对于类似“带路”的要求,为了保护孩子乐于助人的品格,同时又避免可能受到的伤害,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用指路法帮助他人。
多进行反拐骗演习
家长要尽量通过事例分析、游戏和情景模拟问题的方法,强化孩子掌握有关防范拐骗的自我保护方法。由于受到年龄特点和经验的限制,简单的说教对孩子不容易产生深刻的印象。直观性、形象性和操作性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家长可以结合身边发生的事例或有关新闻报道中的案例,和孩子一起分析。家长可以借此询问孩子:“如果你也碰到同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另外,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创设情景性问题的方法,增强孩子自我防范的意识。例如,家长在带孩子到游乐场游玩时,可以询问孩子:“在游乐场,如果有陌生人说,他的宠物狗丢失了,希望你能帮他找一找,你怎么办?”
避免将“坏人”模式化
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政府教育部门特别为儿童制作了一个主题为“不要开门”的电视节目:在事先已征得孩子父母的同意的情况下,由一名男性乔装成送货员,带着一大堆礼物与五彩缤纷的气球,准备送到一些只有孩子在家的家庭中。结果显示,半数孩子表现良好,对“送货员”的百般诱惑,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着门应答。但是,另有半数的孩子则让父母担心不已。他们不但引“狼”入室,还以小主人的姿态带“送货员”参观房间……
儿童对于好人、坏人的理解大多来自于童话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代表“坏人”的大灰狼形象通常都是贼眉鼠眼、形象龌龊,甚至通常在晚上才会出来。这些故事形象或一些艺术化的形象刻画,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思维定势,造成对缺乏经验的孩子产生判断上的误导。就像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节目揭示的一样,只要乔装的送货员西装革履、面带微笑,很多小孩都会丧失警惕。因而,家长要引导孩子打破思维定势,更深刻、全面地理解坏人的含义,并教会孩子辨识和应对真正的坏人。为了保护孩子,不仅需要父母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也需要加强孩子自己的防范意识,父母尽可能帮助孩子排除风险,教会他们如何保护自己
1.教孩子记住家里的信息
在孩子可以说话、可以记事时,就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爷爷奶奶等亲人的完整姓名和电话号码,并要求孩子反复背诵,直至能做到准确无误地脱口而出。另外,家长也可以告诉孩子自己家里附近有什么明显的地标,有哪路公交车可以到达。万一小朋友迷路了,这些是他可以回家的重要信息
2.告诉孩子独自在家时不要随便开门
平时家长们尽量不要把低龄幼儿一个人放在家里,这会产生很多安全隐患。但如果实在是没办法那么一定要关好门窗,锁好入户门。不管孩子时学龄前还是学龄后,父母都要嘱咐孩子一个人在家时不要随意给陌生人开门。哪怕是找爸爸妈妈的熟人,也要先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告知情况后再由家长决定
3.教导孩子不轻信陌生人
要教育孩子:如果父母不在身边,不要轻信不认识的叔叔阿姨;不要跟陌生人去游乐园玩;不要跟陌生人去找爸爸妈妈;不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和食物;如果遇到陌生人硬拉你走,不要害怕,要大声叫喊向周围其他的大人寻求帮助
4.有事找警察叔叔
家长平时不要拿警察吓唬孩子,要让孩子对警察叔叔有正确的认识。让孩子能认识穿制服的警察叔叔是怎么样的,熟悉警察的服装特征。家长要告知孩子,万一和妈妈爸爸走散了,首先孩子要在原地等;如果没等到爸爸妈妈,就要找警察叔叔帮忙;如果在比较偏僻的地方迷路了,或者遇到奇怪的叔叔阿姨了,孩子一定要跑到附近的商店求助,并打110报警电话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从这些方面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防止被拐偏
1.教孩子识别危险情况,比如给孩子说:邻家的伯伯、阿姨、熟悉的老师跟他聊天说话是正常的事,但如果陌生人主动跟他说话,就是不正常的。
2.让孩子明白,问路的大人并不全是坏人,不过只需据实告诉他即可,不必带他去寻找,或搭上他的车子。
3.在外面时,如果有陌生人主动说要载他一程,也应该教孩子大声说“不”;倘若有人告诉他父母病了,要他赶快回去,也应该教孩子懂得辨别真假。
4.孩子多半喜欢别人施以小惠,当有人主动送他玩具、糖果或故事书时,应该教孩子学会“拒绝”
5.平时多鼓励孩子将日常生活碰到的任何疑事,都向你诉说,不必有任何顾忌,父母都会充分理解他(她)
6.以上这些方式最好你进行模拟练习,由你扮演歹徒,使出各式各样的拐骗伎俩,让孩子实际做反应,再根据孩子的实际表现予以指点
除了防止被拐偏、防止迷路,近年来接二连三被曝光地性侵儿童案说明,防止性侵也日益成为需要防范的内容,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英国提出的小学生十条守则:

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2.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3.生命第一,财产第二;4.小秘密要告诉妈妈;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6.不与陌生人说话;7.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8.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9.不保守坏人的秘密;10.坏人可以骗。

正确教育孩子防范意识是这样的  而不是通过吓唬孩子来教育孩子的(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