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我校体育工作,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意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成绩说明
根据常州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要求,课外体育锻炼为课外完成的教学环节,为毕业审核条件之一。
二、活动对象
大一、大二、大三全日制本科学生(留学生、休闲体育专业学生除外)。
三、活动要求
课外体育锻炼活动采用校园一卡通刷卡考勤、自主参加体育活动的方式进行。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严禁代替他人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1.活动方式:在规定的活动时间内,持校园一卡通到达考勤地点刷卡考勤,随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满30分钟后再次刷卡,一次活动结束并记录完毕。
2.考勤时段:每学期第3周—第17周,周一至周五6:30-21:00。
3.考勤地点
科教城校区:西区体育看台南北通道内;
西太湖校区:体育看台中部通道内
白云校区:体育馆南墙外侧
4.次数要求:每学期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次数不少于45次。
5.每次活动时间至少30分钟,每天活动计有效次数1次,每周活动次数不限。
四、关于补修
1-6学期中,每学期课外体育锻炼次数少于45次的,成绩为不合格。不合格者在毕业前必须按照要求进行补修,方可取得毕业证书(补修要求,另行通知)。级需要补修的学生可先刷卡活动,待补修通知发布后再按要求办理登记手续。
五、奖励与减免次数
对参加以下体育活动的同学,经体育学院审核后,可适当奖励课外体育锻炼次数。
1.正常参加训练、比赛的校运动队队员,由教练员提出申请,可奖励全部活动次数;
2.学生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各类体育活动,依据学生本人取得的成绩(名次)予以相应的奖励次数(见附表);
3.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或单项协会组织的体育活动,依据学生本人取得的活动的成绩(名次)予以相应的锻炼次数奖励(见附表)。原则上每个体育社团或单项协会每学期予以一次体育活动的奖励;
4.参军的同学,服役期间课外体育锻炼全免;
5.出境交流(交换)的学生,在境外学习期间的课外体育锻炼全免;
6.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书面提出申请,由学生所在学院签署意见并盖章,经由体育学院审核、确定可减免体育锻炼考勤次数。其中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减免申请应提供医院的相关证明;
7.由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组织的体育活动奖励次数由体育学院负责统计;由学院、学生处、团委组织体育活动的奖励次数由主办单位负责统计;
8.奖励次数以各项体育活动的秩序册、成绩册内容为准进行奖励,所有奖励次数不重复奖励,按最高次数的奖励。请各单位在每学期第十七周把相关材料报体育学院办公室。
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对外发布《全民健身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针对中国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状况实际,系统归纳、集成近年来国家体育科研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和有关中国居民运动健身的实测数据,对体育健身活动效果、运动能力测试与评价、体育健身活动原则、体育健身活动指导方案等内容进行全面论述,堪称指导国民科学健身的实用“工具书”。
它的颁布适逢其时,是顺应党和政府推进体医结合、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必要举措。
您对《指南》颁布的背景了解多少
1、现代人类面临严峻的健康问题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社会自动化、信息化发展带来的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慢性病高发已成为我国政府难以回避的公共健康问题。
中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中国居民慢性病患病率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间增长了一倍,据估算,目前中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3亿,慢性病死亡占中国居民的总死亡构成已经上升至 85%,是发达国家的4—5倍。
慢性病的高发给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卫生部数据显示,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中国所有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约为69%,已远远超过传染病和其他伤害所造成的疾病负担。
有分析表明,今后10年因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导致的过早死亡将产生5580亿美元经济损失。
慢病也使患者个人及家庭不堪重负,罹患常见慢性病住院一次,城镇居民至少花费人均收入的一半,农村居民至少花费人均收入的1.3倍。
2、应对健康挑战,体医结合成为必由之路
引起慢性病的因素除了遗传、环境、经济状况、营养等因素外,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是致病的主要因素。
体育运动是体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在防病和康复两个重要环节对健康促进做出重要贡献。
但医疗和体育的职权部门却分属不同体系,在管理、体系、资源、人才等方面并无顶层设计方面的交集。
体育运动作为健康促进重要的一环,长期没有得到医疗系统的足够重视。
近年来党和政府决心扭转这一局面,国务院 年发布的《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