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人才引进

民族艺术传承发展的方式是什么样子的??

人才引进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这一段辉煌的歌剧历史和歌剧传统曾有一段时间却未能受到足够重视,也较少有人去踏踏实实地研究冼星海、聂耳、马可等中国作曲家的作品。传承民族歌剧十分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国民族歌剧,其意义十分重大。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有利于”。
其一,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歌剧的历史。70多年来,我国歌剧艺术工作者创作演出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红珊瑚》《江姐》等一大批经典民族歌剧作品,形成了中国民族歌剧的优良传统,开辟了中国歌剧繁荣发展的崭新道路。许多经典唱段脍炙人口、传唱至今。可以说,以《白毛女》为代表的中国民族歌剧为世界歌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段辉煌的歌剧历史和歌剧传统曾有一段时间却未能受到足够重视,也较少有人去踏踏实实地研究冼星海、聂耳、马可等中国作曲家的作品。传承民族歌剧十分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其二,有利于当代歌剧创作者科学地把握歌剧艺术的本质特征。民族性是歌剧带有根本性的艺术特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翻开世界歌剧史就不难看出,民族性是世界歌剧的共性,是普遍规律。欧洲歌剧于16世纪末诞生于意大利后逐渐向四周传播,先后传入并影响西欧与北欧各国,以及俄罗斯与东欧。这些国家先后产生了自己的歌剧,都具有各自的民族特征,跟意大利歌剧并不是同一种模式、同一个腔调。奥地利有莫扎特的轻歌剧,德国有瓦格纳的乐剧,法国有喜歌剧,俄罗斯有格林卡、鲍罗丁的歌剧,直至出现柴可夫斯基的歌剧高峰。欧洲各国的歌剧无不反映本民族的生活与性格特征,意大利人的热情四溢、德国人的坚韧持重、法国人的浪漫、俄罗斯人的忧郁……都淋漓尽致地反映在各自的歌剧中。由此可见,歌剧的民族性并不是我们的主观臆断,而是世界各民族歌剧的共同特征,创作《白毛女》的前辈的杰出贡献正在于他们用这一伟大的歌剧宣告中国民族歌剧的诞生,并在世界歌剧占有了一席之地。文化部于组织开展了纪念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系列活动,开始实施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成立工程指导委员会,召开中国民族歌剧创作座谈会,并从全国遴选优秀剧目进行重点扶持,形成一股民族歌剧的创作热潮。12月16日在南京开幕的第三届中国歌剧节是党的十九大后举办的歌剧盛会,将集中展示一批民族歌剧新作。
其三,有利于未来中国歌剧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地发展。中国歌剧未来如何发展?无非是两条:一是继承,二是创新。有传承才能继承,有创新才能发展。包括歌剧艺术在内的艺术时空坐标是:一代有一代的艺术,这是时间,需要创新性、现代性;同时,一个民族又有一个民族的艺术,这是空间,需要民族化与民族特色。准确地把握住艺术时空坐标,传承好民族歌剧(从艺术教育到艺术实践),是中国歌剧发展的关键。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主张当代歌剧要传承民族歌剧乃至古典戏曲、民歌曲艺等民间艺术的优良传统,并不排斥对国外优秀歌剧艺术的学习与借鉴。洋为中用与古为今用都是不应忽视的。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团决定,聘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乔晓光出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民族民间艺术委员会主任,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宋生贵,广西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容本镇2人为副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研究部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侯仰军为秘书长,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助理董永俊为副秘书长,巴赫提亚·巴吾东等23人被聘任为第一届民族民间艺术委员会委员。
乔晓光在民族民间艺术委员会的工作规划报告中详细阐述了民族民间艺术委员会的特点、筹备情况和发展意义,畅谈了民族民间艺术委员会今后的工作规划和设想。乔晓光表示,“这么多年我们在民协和中央美院做民族民间文艺的研究有一个重要的体会,民族民间文化最大的现实意义是它代表了这个民族今天的身心,心跳多快,脉搏,血流,温度,体温,甚至喜怒哀乐就在民族民间的生活当中。”

乔晓光说,中华民族的民族特别多,丰富,各民族团结,互相融合,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当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多民族的文化特色,这一文化特色在什么样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和价值观上,甚至理论积累上更好地推动工作的开展,这不是简单的短时期可以做的,更多地团结社会的力量,尤其是高校中青年学者和青年大学生参与进来,尤其是民族地区的高校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民族地区和文化遗产地区的高校对于推动本地地缘性的民族文化的传承、认知以及创造和文艺作品情感的吸收是当地民族的中坚力量,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社会协作方式。

民族艺术传承发展的方式是什么样子的??(图1)


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围绕民族民间艺术委员会成立的意义、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随后举行了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现状研讨会,宋生贵、陈捷、董永俊、冯莉、侯仰军、刘晓路、姚艺君、张鹏等委员代表作了发言,深入分析了新时期、新形势下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时面临的挑战,以及民族民间文艺评论工作者身负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民族民间艺术委员会是继理论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戏剧戏曲艺术委员会、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后成立的第五个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工作体系不断健全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族民间文艺评论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将为文艺评论事业注入生机与活力,并成为推动中国文艺评论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民族民间舞蹈自上古而来,生于泥土,丰于劳动,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应。在数千年的时间里,民族民间舞蹈一直起到饱含各民族人文内涵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对祖先的崇拜、对五谷丰收的祈求、庆祝战争的胜利和丰收的喜悦等等。在原始社会中,舞蹈起初源自生命的冲动,是生存的欲望和力量。由于不同民族之间地理位置、宗教信仰、政治经济、生活方式等的种种差异,使得民间舞更彰显民族性、风俗性,因而出现了文化之间的种种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民间舞的内容和形式也逐渐丰富起来,承载着特有的民族文化流传和演变,逐渐渗透到生活中,成为传统文化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例如:苗族的“芦笙舞”,苗族人认为芦笙是本民族的的始祖母创造出来的象征着母亲;哈尼族的“棕扇舞”,是相传“奥玛”神树一直保护哈尼族子孙,使他们丰衣足食、六蓄兴旺。因此哈尼族后代将神树“奥玛”视为先祖母的化身,全村妇女每逢农历二月属牛或属虎日,都要聚集在神树下隆重地跳起“棕扇舞”,以来缅怀“奥玛”先祖母及神树的恩泽,以至于后来,哈尼族妇女将此定为女人的大节日,尽情打扮,尽兴地跳起棕扇舞,这些当是原始母系社会的文化遗痕。所以说,民族民间舞蹈的价值在于透过其肢体语言的表层形态,去揭示和表达一个个民族深层的人文内涵。民族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社会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反映,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都会在舞蹈的动态形象、风格特征、表演状态等诸方面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我们现在倡导的传承与创新,首当其冲要做的就是真正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和本质特征,感悟民族民间舞蹈中饱含的人文内涵。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才能加强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集成与继承,保证民族精神与个性永远不会消散。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我国的民族民间舞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挖掘、保护民族民间舞是其发展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民族民间舞发展传承的历史必然。当前,我国民族民间舞发展迅速,突破了传统模式,这与西方舞蹈艺术的冲击是分不开的。其实,西方的现代舞与民族民间舞都是属于人类社会实践不断深化发展的产物,都属于文化现象。民族民间舞受其地理因素方面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相应的变化,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传承性和民族性。
相比之下,西方现代舞更加彰显时代性,善于挖掘人内心的深处的情感,追求人性自由与解放。西方现代舞的大量传入,在一定意义上也促进了民族民间舞的发展,使其突破了原有的封闭性,意识到人性与民族文化相结合,更加具有思想性。现代舞语言丰富、视角广阔、贴近时代发展正好也弥补了民族民间舞这方面的不足,二者彼此影响,互相渗透。然而此刻,我们应该强烈意识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受其影响进行创新,表现力和舞蹈语汇增强的同时,自我民族文化是否丢失。民族民间舞的保护与传承是其能够长远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失去了这个前提去发展,就如同高楼大厦沒了地基一样,变得不能支撑文明的厚重与历史给予的希望,完全失去了发展的意义。我们要先传承,再发展;先传统,再创新,促使民族民间舞纵向传承、横向借鉴的去前进。
事实上,民族民间舞最为民族文化的最佳载体,国家和社会给予了高度重视。早在2003年,为完善保护国内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中国文联启动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无疑将民间舞的传承提高到了政策高度。在国家大力度推崇下,民族民间舞越来越全方位的发展,如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将本地区的民间歌舞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既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使得本民族的文化被更多人接受了解。特别是在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报告》中提出的“扶贫攻坚,精准扶贫”关键词,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提出“坚守精神文明建设高地,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发挥文化力量”。
在我国扶贫开发进入攻坚冲刺的特殊阶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同时抓,“精准扶贫”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经济扶贫固然重要,但文化扶贫也不容小觑。在文艺工作座谈上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需要中华文化繁荣昌盛,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的重要作用。感悟民族民间舞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其实就是重建文化自信的过程,只有这样我国的舞蹈艺术乃至民族文化才能走向世界。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