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自卑皆因父母
第一、对孩子关心不够。很多父母都认为,为孩子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持是最重要,因此很努力地工作、加班,有时候整天都看不见身影,要不就是在办公场所加班,要不就是在酒桌上应酬。因此,很多孩子都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其实,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关心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父母经常忙于工作,对他不管不顾,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不够关心自己,所以会很缺乏安全感。
第二、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夫妻间偶尔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大吵大闹。因为这样孩子会觉得爸妈关系这么不好,我该怎么办,心里会对父母的爱产生怀疑,生怕有一天父母不要自己。宝妈宝爸再不要因为一些小事就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了,小心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影响孩子的成长。
第三、孩子不听话时就吓唬。有时候孩子可能不听话,父母为了唬住孩子,就会用一些孩子很怕的事来吓唬孩子,让孩子乖乖听话。但是,其实这是不太好的,只要父母一提到他害怕的事无疑是让孩子又经受一次担惊受怕。上周末我去小丽家玩,我们好不容易有机会在一起吐槽一下教育孩子的“那些事”,我正说到儿子渐渐长大,变得越来越皮,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他才好。“这好办,就像我们家兰兰晚上熬夜看电视一直不睡觉,我就会吓唬她把她关在门口,她就会求饶,马上乖乖听话了……”没等她说完,我就打断了她“这怎么成,小丽,以后可不能这样了,不然孩子长大了都不敢晚上出门了,会一直怕黑的。”
第四、心情不好,指责孩子。有些父母在工作上或者生活中遇见不顺心的事情,常常会因为孩子犯一点点错就大加指责,甚至孩子没有犯错也会被爸妈无缘无故地骂一通。这样孩子在父母面前就会胆小如鼠,一回到家就屏住呼吸,提心吊胆的。昨天乘坐电梯的时候,一个年轻妈带着孩子从8楼上的电梯,孩子妈的脸拉着,显得很不高兴,忽然对孩子大骂道:“这么搞的,你怎么书包都背不好,书包带子折起来都不知道整一下!”孩子头也不敢抬,马上弄了弄书包带子。很明显,这是由于孩子妈自己心情不好,迁怒于孩子的行为。
第五、总数落孩子成绩差。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上有突出表现,或者说由于孩子年龄的问题,暂时在学习上落后,父母不要总以孩子成绩差来说事。比如孩子一有什么其他要求了,就说“这么没有看你学习上这么用心,整天就知道去玩,难怪学习差!”就这一句话,让原本心情愉悦的的孩子顿时掉入谷底。
2如何改变孩子懦弱的性格
第一,多鼓励孩子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孩子不爱交友,多半是怕跟其他孩子合不来,从而害怕被嫌弃。但是人注定就是群居动物,没有朋友那怎么能行?
性格比较“文静”孩子,以后患抑郁症的概率会比较大,所以孩子天生就应该具有朝气。当然除了父母的鼓励,爸妈们还应该试着把孩子带入他们的小群体,孩子能够开心的融入到群体当中去,自然性格就开朗了。
第二,让孩子学些强身健体之术
有些孩子文弱,是因为体质不好,从小就体弱多病的身体,自然支撑不了长时间的运动,不爱动的孩子看着就文静,如果是因为体质的问题,那么父母要多让孩子练习一些能让身体强壮起来的东西,比如武术、球类运动等等,通过奔跑和流汗,能让孩子的体格壮起来,体格棒的孩子,看起来自然不懦弱。
第三,让孩子学会幽默
有的孩子天生就缺少交际的技巧,既不懂得如何跟身边的同龄人相处,也不知道幽默感,但其实有幽默感的孩子总会自带交友能力,或许你的孩子不爱笑,看起来就像一个严肃的小老头、小老太婆之类的,那么小孩自然不愿意跟这样的小伙伴一起玩儿,所以在这个时候,训练孩子的幽默感是很重要的,平时在家多看些幽默类的动画、书籍,父母分享有趣的故事等都能帮助孩子开朗起来。
第四,让孩子树立自信
有自信的孩子自然不会懦弱,或许因为交际圈子小、自身缺陷等原因,一些孩子会缺乏交友的自信,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会被群体孤立,因此幼小的孩子急需得到老师、家长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孩子在外面被欺负了,该不该让孩子打回去呢?研究表明,更多的家长支持孩子先打回去。这些家长还表示,他们也知道这样道理上是不对的,但是更担心孩子胆小,在人际交往中会吃亏。因此,很多家长很困扰,不知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处理此类问题。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矛盾在所难免。小孩其实很讲究公平,别人打自己一拳,自己也要打别人一拳,这样常常使得矛盾越激越大。到最后甚至孩子们已经忘记了矛盾,只记得刚刚那一拳对方打得很重,他也要很重的打过来。
萱萱和馨怡是同学,她们成绩都很好,但是关系并不是太好,互不相让。有一天,萱萱课间正在写课外作业,馨怡好奇在旁边想看一看。萱萱发现了,很激动地指责馨怡偷看她的东西。馨怡很不服气,拍了一下萱萱。
萱萱和馨怡都是不能吃亏的个性,于是她们在教室里追来追去,越打越厉害,最后馨怡为了躲住萱萱将教室的门全锁了起来。
班里的同学看到这个情况,连忙报告了老师。老师过来把她们叫到办公室谈话,询问原因,两人都指出了对方的原因。老师认真地给她们分析了问题,让他们去感受问题在一步一步被她们放大,打回去并不能解决问题。并指出了各自的不足,让他们了解良性竞争的关系。
同时,老师也跟萱萱和馨怡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建议他们多组织孩子在一起游玩。后来,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萱萱和馨怡都发现了对方的优点,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在学习上也共同进步。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导师,不良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行为习惯。当孩子在学校与他人发生行为碰撞,导致打架斗殴时,家长要思考是不是这三种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
1、骂孩子胆小懦弱
很多家长在孩子受欺负却没有还手的问题上,更多的是指责孩子胆小懦弱。一部分孩子知道老师教导的拳头并不能解决问题。
在被父母责骂时会觉得很委屈,认为父母并不懂自己。还有一部分孩子进而产生了自卑感,做事更加谨慎害怕出错。这无疑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2、怂恿孩子打回去
探讨“孩子被欺负要不要打回去”这类问题,多数家长怂恿孩子打回去,还有一些精明的家长告诉了一个有进有退的方法,让孩子先打回去,还提醒孩子不能打得太重,在对方还手时赶紧去告诉老师或身边的大人。
孩子的思想还不健全,如果家长一开始都让孩子用拳头解决问题的话,很多时候孩子并不能合理地分析对错,导致孩子变得冲动莽撞。
3、对孩子不闻不问
还有一些家长对此类问题不够重视,他们对孩子缺乏观察和沟通,在孩子遇到问题时不闻不问,导致孩子不能形成正确的观念。
在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家长都应该积极正向的引导孩子,防止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孩子被欺负了应当如何应对,以下三点要牢记。
1、让孩子了解老师的权利
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寻找老师的帮助,在家里寻求家长的帮助。在学校,老师能够第一时间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正确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致力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