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优质幼儿园、特别是优质公立幼儿园在我国各主要城市,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之后,婴幼儿数量激增,本着就近入园的原则,仅有的那些优质幼儿园学位竞争将更加激烈。
如果要真正缓解幼儿教育资源紧缺的状态、为家长们免除后顾之忧,加大园所建设、增加学位名额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高各类幼儿园的整体办园水平,统一各类公立、私立幼儿园的基本资质,提高幼儿园建园门槛,提高幼教从业人员执业门槛,并给予有效且有力的监督。将低素质园所拒之行业之外!将不具备幼教行业执业素养的人员拒之行业之外!
一、现状
(一)幼儿园所及相关行业信息不能做到公开透明。
1、无法在教育部门官网查询到幼儿园建园标准、各级幼儿园(一级一类示范幼儿园、一级二类幼儿园或其他)的评价标准、收费标准等相关国家规定。
2、无法在教育部门官网查询到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等相关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定标准。
3、无法在教育部门官网查询到完整幼儿园名录以及园所类型(公立、私立或外资)、园所级别(一级、二级或其他)、园区规模(占地面积、从业人数)、联系电话等有效信息;部分私立幼儿园、特别是一些设立在大型小区内部的日托中心、早幼衔接托管班,甚至无案可查,全靠家长自己口口相传或者踏破铁鞋寻寻觅觅,不少家长被迫在孕期便开始着手幼儿园的物色与考察。
(二)公立幼儿园入学难、且并非完美无缺;私立幼儿园数量庞大,但办学随意。
1、关于公立幼儿园
公立幼儿园学位有限、入园困难早已是有目者的共识——3周岁以下儿童无缘,无北京市户口者无缘,有北京市户口但户口不在园所辖区内者无缘??????且大多数公立幼儿园每年仅有一次秋季入学季(少数有春秋两次入学季),错过入学季,就要等待半年或一年。
即使是公立幼儿园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设备陈旧、空气净化系统不完善;玩具教具很少更新,教育理念落后,有的甚至满足于提前教授小学课程,而对学前教育的目的与内容茫然无知;不少幼儿园还设立寒暑假制度,令双职工家庭措手不及。
2、关于私立幼儿园
数量庞大的私立幼儿园虽然不受年龄限制(部分可接收6个月以上婴幼儿)、也没有户籍和居住地要求,但却不在政府的有效监管之下。个别优秀园所教育理念科学、先进,在家长群中建立了良好口碑;但大量的私立园所存在资质暧昧不明、软硬件设施参差不齐、教师流动如走马灯等诸多问题,各种名目的收费更是& 一口价&,毫无收费标准可循。
2003年1月,教育部曾经印发《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对于幼儿园的各种软硬件标准均有规定,要求三年内逐步实行。然而,十余年过去了,不少私立幼儿园的园长甚至对于该标准的存在都一无所知。
在此情况下,碰上个好幼儿园,是孩子和家长的运气,如果碰上个不好的,也只能认倒霉。面对家长的质疑,无论连锁幼儿园或是非连锁幼儿园,大多采取有恃无恐的态度,原因无他——当事人年纪太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家长维权难、维权取证更难。虽舆情汹汹,幼儿园负面事件仍层出不穷,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三)& 双语幼儿园&& 国际幼儿园&满天飞,究竟什么是& 双语幼儿园&、什么是& 国际幼儿园&,实际由办园方自己说了算。
以目前在北京影响较大的伊顿幼儿园为例:伊顿旗下以棕榈泉、名敦道为代表的部分园区为其打造了过硬的品牌,树立了良好口碑,但是部分新开园区,虽然依旧打着& 双语班&& 国际班&的旗号,却资质堪忧,这些园区的办园水准固然与伊顿的品牌、价格很不相称,对比同地区其他幼儿园的软硬件,也差强人意。饶是如此,在优质幼儿教育资源稀缺的大背景之下,想要让孩子接受正规& 蒙氏&教育的家长依然趋之若鹜,园方自恃品牌,完全不愁生源。
(四)对幼儿园的监督,全靠家长们自己当侦探,能否发现问题,取决于家长的& 侦查&能力。
从目前已经报道的负面事件看,即使是那些已经被监控记录下来、证据确凿、无可抵赖的案例,也全部都是家长们自己发现端倪后查出来的。在那些涉事园所,幼儿园管理方固然谈不上严格管理、专业素质,园所老师们更是连基本的良知与人性都荡然无存!且事件揭开后,涉事老师不是& 不知所踪&就是& 已经开除&,涉事园所最多开个& 说明会&便不了了之,纵有媒体曝光,没有执法部门做靠山也是枉然。
(五)双职工家庭的养儿& 困局&。
在家庭育儿的问题上,我国的老龄化社会其实已经到来。一方面是双职工家庭,早出晚归,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自己育儿;另一方面是双方父母均已年迈,无力承担育儿的繁重劳动。不少双职工家庭只能依靠家庭育婴师(即通常所谓之保姆、育儿嫂)或者日托中心。
好的育婴师必然价格昂贵,七八千元月薪的家庭全职育婴师在北京也只是中下游的价位,而那些据称可以开展家庭浸入式启蒙教育的高端连锁机构,其旗下育婴师全部在万元以上。面对同样纷乱的育婴师市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
那些为了自己的工作方便与作息规律,在宝宝身上施加& 非常&手段的无良育婴师在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而为了涨薪便频频跳槽的育婴师则可以说为数不少。日托中心一般接收6个月至3岁的小朋友,部分日托中心可接收一个月以上婴儿,且可以帮助继续母乳喂养。问题是,对于只有几个月大的孩子而言,又有谁来为他们保障权益呢。
二、建议
(一)建议所有公立、私立幼儿园、日托中心、早幼衔接班等各种形式的幼儿托管、教育机构在各区教育部门备案,并由教委出面划分学区进行管理。
每个学区设立督学,定期走访、监督幼儿园的运营,参加家长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遇有纠纷,督学作为官方代表负责事件的调查、取证与善后,切实保障幼儿权益。
建议在教委官方网站公示具有办园资质并已通过政府验收合格、准予开办的园所信息,包括全称、地址、级别、开园时间、注册资金、规模、从业人数、联系电话、学位数量(即最多可容纳幼儿人数)等。
(二)建议制定& 国际幼儿园&、& 双语幼儿园&办园标准与资质。该标准也应适用于其他幼儿园的& 双语班&与& 国际班&,并要求所有挂牌& 双语幼儿园&、& 国际幼儿园&以及其他幼儿园的& 双语班&& 国际班&必须执行。
(三)建议完善幼儿园办园标准,使其亦可适用于日托中心、早幼衔接班等各种形式的幼儿教育、托管机构。
建议广泛推行幼儿园办园标准,包括不同年龄段的师生配比、场地要求、师资要求、卫生条件等,并要求辖区内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日托中心、早幼衔接班等各种形式的幼儿教育、托管机构必须执行。其中,
1、关于人员资质,建议各类幼儿园、特别是幼儿园形式的幼儿托管机构,无论教师、保育员、厨师、保安、幼儿园管理人员,均需办理健康证;所有教师必须有幼教证和普通话水平二级以上(含二级)证明。
2、关于食品卫生安全,建议所有公立、私立幼儿园的餐具、食物均需公示采购时间、产品品牌、产地等信息,以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3、所有新建园所或已投入使用的园所涉及装修、翻新、更换家具的,建议公示采购信息(品牌、产地、价格等)、环境监测结果,以避免群体性健康隐患。
4、将园所的自律与教师的良知作为幼儿园规范运营的依托恐怕是远远不够的,将举报幼儿园不规范、不合理甚至是违法行为寄希望于受害幼儿家长的明察秋毫与执着追求,对于当事幼儿自身只怕会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因此,建议将全覆盖监控设备作为幼儿园基础设施,园方有义务维持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转,制定规范的监控调看原则,使家长能够了解到幼儿在园真实情况。建议安排专人(如上文提到的学区督学)不定时调看园区监控录像,确保监控设备正常运转,监督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如遇突发事件,保证监控记录不被恶意销毁。
5、建议制定幼儿园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并通过安装新风设施或空气净化设备等保证该标准的有效执行,以避免群体性健康事故的发生。
(四)不要求在各公立、私立幼儿园强制推行外语启蒙教育,但对于开展外语启蒙教育的园所,建议教委规范其教学行为,并制定相应的标准,以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对于在公立、私立幼儿园等各种类型的幼儿托管教育机构内从事外语教学的中籍教师,建议在幼教证、普通话水平证明之外,另行设立幼儿外语启蒙教育资质考试。
对于在公立、私立幼儿园等各种类型的幼儿托管教育机构内从事外语教学的外籍教师,应保证其所教授的语言为母语,且具有进行幼儿外语启蒙教育的经验与能力。
(五)鉴于幼教职业的特殊性,建议在幼儿教师资质发放过程中,尽早引入心理测试内容并作为以后职业选择的重要参考,对于在心理上、性格上不适宜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避免从事幼儿教育相关工作。
(六)日托中心的资质审定与监督。
大部分日托中心针对3岁以下婴幼人群,建议给予更加严格的准入与监督机制。
(七)建议加强现有的咨询服务热线,并增加举报监督功能。
现有的咨询服务热线96391,只能给与政策性答复,对于家长们迫切需要了解的幼儿园资质、收费标准是否合理、园所具体行为是否规范等问题,均无法给予直接答复。
建议加强该热线的咨询服务功能,使之能够直接回复家长提出的实际问题;并增加举报监督功能,为幼儿及其家长提供行政及法律上的援助。
曾经备受50后、60后父母推崇的全托育儿模式,在80后父母眼中已经& out&了?80后家长邬女士告诉记者,她考虑明年3月将孩子转入一家全托幼儿园,便在小区的育儿群里打听离家最近的全托幼儿园,不料遭到了九成以上& 妈友&的反对。& 有好几个妈妈转发了关于全托弊端的帖子给我看,说很有可能造成一生的心理阴影,太危言耸听了吧!我小时候就是全托的,现在性格很阳光啊!&邬女士说。
日前,记者在3个以80后父母为主的家长群里进行了一项微调查,177名家长,表示愿意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就让孩子全托的仅有2人,1人表示大班可以全托。从2013年起,广州多所公办幼儿园陆续取消全托,这种以& 解双职工父母之困&、&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品质&为优点的育儿方式正日渐式微。
昔 & 倾家荡产&送子女入全托
在上世纪80~90年代,全托幼儿园是家长眼中的& 香饽饽&,不少家长想方设法、挤破了头,都想把孩子送入全托。57岁的吴阿姨回忆,当年她在大德路上班,家住人民中路,女儿最初在单位旁边的一所日托幼儿园每天接送很是方便。在女儿4岁时,有要好的同事告诉吴姨,手上有一个入读公办幼儿园全托班的指标,但要5000元赞助费,问她有无兴趣。
& 当时全托幼儿园就是高大上的代名词,一说自己孩子读的是全托幼儿园,就相当于告诉别人自己是有社会地位的人,很威水的。人们说起全托幼儿园都是溢美之词,认为培养出来的孩子自理能力强、懂事、聪明、多才多艺。一些著名的全托幼儿园还经常有去电视台表演的机会。&吴姨说,当时是1987年,她和丈夫的月收入加起来只有600元,却咬咬牙交了5000元赞助费把孩子送进去。& 那时候真的没什么积蓄,5000元几乎算得上是倾家荡产了。&
全托热一直延续到了上世纪90年代,李先生的女儿在1995年入读某老牌知名幼儿园全托,需交纳8000元赞助费。& 在当时8000元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我们还是眼睛都不眨就交了,还庆幸托了单位的福,如果不是共建关系,赞助费高达2万~3万元。&
今 公办园全托班基本& 绝迹&
从2013年开始,广州市、区属公办园绝大部分的学位都要面向社会,摇号入学。当年,除了东方红幼儿园以外,多所市、区属不再招收全托幼儿。
一名公办园园长告诉记者,取消全托的原因有三:一是成本问题。一个全托幼儿,每月的成本为3000多元,而根据市教育局2012年公布的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省一级幼儿园中,寄宿制幼儿园属于财政拨款类的,收费标准为1115元,自收自支类的为1285元,市一级和区一级的收费标准还会更低一些。二是安全管理以及身体健康状况问题。& 以前我们主要招收系统内职工子女,算是知根知底,如果孩子有什么疾病,家长们也会如实相告。但是面向社会招生后,有些体检必检项目查不出来的疾病,家长不一定会告诉我们,寄宿制的孩子一天24小时在幼儿园里,如果孩子有隐病,我们的管理风险,尤其是夜间管理风险会提高不少。&第三是育儿理念的变化。近年来 ,园长、老师们经过学习,也认为父母的陪伴是最重要的,因此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也不建议家长让6岁以下的孩子寄宿。
根据今年公布的市、区教育部门办园招生计划表,159个园区共1.1万个招生名额,只有东方红幼儿园招收一个25人的全托班。
观点碰撞
正方 周末可保证高质量陪伴
5年前,米女士的女儿进入一所公办园的全托班,现在已经上小学二年级。关于全托班的种种弊端,米女士称她并未感觉到。& 我不认为女儿上全托后就有什么心理阴影,倒是自主能力非常强,上小学后适应得很快,抗挫能力强。小学班主任反映,孩子即使被批评了,也不会泪眼汪汪,很皮实。&米女士说,她问过女儿在幼儿园留下的回忆是快乐还是伤心的,女儿回答是快乐的。
李女士的儿子从中班开始转入全托,感觉也不错。& 周一到周五我和丈夫都很忙,即使孩子上日托,我们也很难保证有质量的陪伴。孩子上全托后,我可以将精力集中在工作中,周末就不安排别的事情了,从周五下午接孩子回来就开始全身心的陪伴。没有了每天焦头烂额的状态,家长面对孩子时情绪也会更稳定,反而有利于亲子关系。&
华美英语实验幼儿园园长蔡璐认为,全托依然有其价值,不应该一棒子打死。而且现在的全托幼儿园更注重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塑造。一方面是老师更多,算上夜间保育员在内,一个班有5个老师,小班、中班、大班的人数分别为20、25、30人,确保老师的精力能顾及到每一个孩子,还会在夜间安排各种丰富的活动。
与此同时,幼儿园采取弹性制,小班的孩子,老师会建议家长有时间就接回家,不要求必须寄宿。老师也会仔细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果发现情绪有波动的,会及时通知家长。& 现在很多上班族没有时间,就把孩子交给老人、保姆,自己早出晚归的,其实也做不到高质量的陪伴。如此还不如送进全托幼儿园,让专业人士承担育儿职责。&蔡璐说。
反方 唯一好处是父母解放了
然而,在80后父母看来,从幼儿园就开始全托有不少弊端。尤其是在许多育儿讲座、育儿公号中,都谈到了全托对孩子心灵的影响以及父母陪伴的重要性。其中一些文章标题很是危言耸听,例如《‘寄宿’、‘全托’可能害了孩子一生!》、《全托幼儿园等于半个孤儿院》。
这些文章提到,孩子过早离开父母& 独立&生活,会对其心灵造成一生难以弥补的创伤。寄宿制幼儿园会造成孩子与父母情感疏离。孩子越小,对父母之爱的要求越多,对相处时间和频次也就要求越多,这是儿童获取安全感的必需。长期寄宿的孩子,潜意识中既害怕被父母抛弃,又对父母有怨恨,所以经常会表现出委屈、拒绝、过度缠绵和不可理喻。
全托的唯一好处是父母解脱了,这不是基于孩子的需要,而是满足家长的需要,把家长的利益置于孩子的利益之上,是一种极端自私的选择。这些观点得到了不少80后父母的认同,谈及全托,他们均表示& 不舍得送&、& 不赞成&。家长米女士笑言,作为一名将女儿送入全托的妈妈,她在同学和同事当中,已经成为绝对的& 少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