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出于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和充分发挥学生写作个性及写作特长等等因素的考虑,加上前几年话题作文的风行,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命题先后推出了& 文体不限&或& 文体自选&之类的改革,成为了高考作文在形式上开放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说高考作文文体限制的解禁,曾经在一段时间内让& 戴着镣铐跳舞&的高考考生着实轻松了一回,确实更有利于考生发挥个性,突显专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淡化文体所带来的弊病也日渐突出。
&&&&&&& 不少老师和学生对& 文体自选&和& 淡化文体&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 文体自选&就是不需要文体的规范,可以信马由缰,随心所欲。
&&&&&&& & 淡化文体&的口号带来的是教学中文体教学的缺失,从而使学生因为& 不明文体&,进而导致写作时的& 文体不明&。
&&&&&&& 可以想见,其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写出的作文成了似驴非驴,似马非马的& 四不像&。
&&&&&&& 其实& 文体自选&并非不需要文体的规范,只是不像过去那样,一道作文题只用规定的一种文体来写,而是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考生在考场上可以自由选用自己认为最适宜的文体,从而拥有了选择文体的主动权,便于考生在自己擅长的文体中自由发挥,写出自己最高的水平。所谓的& 淡化&只不过是对原先只限定一种文体的淡化,或者说文体特征可以相对淡化一点,但绝不是各种文体一锅烩。事实上近几年的& 考试大纲&也还是一直明确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每年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也把这一点作为评判作文分数高低的重要标准。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科负责人张伟明老师也曾告诫广大师生:& 关于淡化文体,主要是指考试和阅卷要开放、灵活、不拘泥于单一的要求,但教学还是要严格文体规范。&而到了2011年的高考,为了& 拨乱反正&不少省市的高考作文题开始出现了文体限制,,如福建省的作文题就明确规定& 写记叙文或议论文&。这样就必然要求考生不仅要具备根据题目和材料找到合适的文体进行作文的能力,而且要对最常见的几种文体类型及其区别进行了解,做到胸有成竹。基于此,中学写作教学中文体教学也就成了重头戏。而一般的介绍各种文体特征的写作教学法又收效甚微。因此探讨交流高考总复习中的文体教学的思路和具体操作方法就成了一项很必要也很有价值的工作。
&&&&&&& 综合多年的高考作文复习的经验,本人认为,做好文体复习的前提是要了解考生作文文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近几年的考生作文来看,导致文体不明,形成& 四不像&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 1.议论文中叙述喧宾夺主。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举例时转述事例不当,错把举例论证作为记叙文来写
&&&&&&& 如:奋斗,是第二层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凤栖梧》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世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 车同轨&……(此处省略409个字)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 以上语段选自一篇& 四不像&作文《诗意地生活》。从全文来看,此文应该是议论文,且文章立意不凡,开篇即能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能扣紧& 理想&& 奋斗&& 收获&三个层次,与王国维的& 人生三境界&暗合。但是作为议论文,记叙的比重太多,全文罗列了岳飞和秦始皇的事例,显得冗长,更与议论的文体不相称,导致文章文体& 四不像&。若要使其符合文体规范,则需要大大降低记叙成分,增加议论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 2.机械性摘抄,导致& 拼盘&现象或者宿构后生搬硬套,从而出现人称不一致文体语言前后不协调等& 四不像&症状
&&&&&&& 如:我的祖国;夜深了,他静静地坐在地上,身边伴随着牛羊,风呼啸而过。
&&&&&&& 苏武抬起头,望着夜空中的那颗闪着微弱光芒的星星。顺着那颗星的方向望去,是他日思夜想的都城:长安。
&&&&&&& 在他的眼里,这荒凉的戈壁滩,风雪尘埃,并不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绘的壮美与雄伟。他,堂堂大汉使臣,出使匈奴,竟遭匈奴单于百般刁难,后被告知——& 等公羊生出小羊你方可回国。&他愤怒,他无奈,可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他毅然将所有屈辱暗自吞下。喝雪水,啃树皮,这一路艰辛有谁知。可是他要活下去!为了祖国的尊严!
&&&&&&& 我的你,我的祖国,请看我漂亮的坚持!
&&&&&&& 当多年之后苏武重返都城,当他跪于朝堂之上用颤抖的双手奉上那已经没有穗的使节杖,我们分明看见那沧桑的沉重的,却又顽强忠诚的灵魂。苏武沐雪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 西风咆哮,千年之后的大宋王朝,已是摇摇欲坠。
&&&&&&& 风吹开了那一页《<指南录>后序》,文天祥,这一个铁一般铮铮的汉子。他从不畏惧朝廷之上的投降派的势力,不畏奸臣的陷害、勾心斗角、更不畏沙场上的残酷血腥。一路而来,他无数次接近死亡。可那样一个坚定信念促使他活下去,顽强地活下去——祖国,守护祖国。
&&&&&&& 我的你,我的祖国。请看我漂亮的坚持!
&&&&&&& 当他大步踏向刑场,当他用流血的手指写下了凝结了他无限希望与失望的绝命书,我分明看到他那勇敢失望而顽强不屈的、充满赤子之心的灵魂。翻开那血迹斑斑的汗青,那颗始终不曾黯然的丹心,让我们无不为之动容。
&&&&&&& 我们翻开那一页页的史书,不难看见&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的谢安,用他的沉稳、内敛热爱着祖国;不难看见& 执笔对之泣,系此哀中囚&的苏轼用他的智慧热爱着祖国;不难看见& 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鲁迅先生用他的尖锐与直白热爱着祖国。情系中华大地。为他们,更为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
&&&&&&& 而我,要去更远更远的地方。带着梦想,以及因祖国而生的坚强、热爱与幸福,手储炽热,坚定地一步步走下去!
&&&&&&& 这篇例文为某年浙江省高考考场作文。当年的作文话题为& 叶与根&。这篇文章能够立足话题,以苏武、文天祥为例详写,以谢安、苏轼、鲁迅为例略写,说明了个体对于祖国的伟大情感,事例典型,行文大气,但是正如当年阅卷大组所指出的,这是一篇典型的套题作文。考生事先准备了几个事例,估计平常也写过& 坚持&一类的话题作文。在考场上做些细微改动而已。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这样的作文,其显著特征是拼凑、人称不一致,导致文体不清,因而得分不高。按大组规定,这类作文得分上限为40分(满分60分)。
&&&&&&& 3.文体语言不规范。就文体而言,记叙文语言要具体生动,说明文语言要准确简明,议论文语言要有概括性,且要有论述说理的功能。就一篇文章而言,应以一种文体语言为主,这样其文体特征才会明确
&&&&&&& 基于上述问题,在进行高考作文复习和强化训练时,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 首先要在学生的认识中牢固地烙上各种文体的特征,让学生胸有文体。要做到这一点,就一定要充分发挥范例教学的导向作用。最有效的操作方法是,选取一组范文,包括记叙文、议论文、叙议结合的散文及& 四不像&等,尽可能选取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对比区分判定每篇范文的文体,进而总结出各种文体的具体特征和& 四不像&作文的症状。这种教学方式相对于直接抛出各种文体特征的方式来得生动、深刻。
其次要引导学生熟悉自己最擅长、最感兴趣的文体,做到在考场上能够明确选择最适合自己发挥的文体。就多数考生而言,长于抽象思维的人擅长写议论文,长于形象思维的人擅长写议论文。
&&&&&&& 再次充分利用病文判定和修改的有效训练空间。具体操作是按照作文训练的系统安排,将出现文体问题的病文,如上述例文《诗意地生活》之类的作文,印发给学生,要求修改成为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然后通过批改讲评,并印发修改后的范文,这样就可以一步步让学生形成明确的文体意识,进而学会写规范文体的作文。
&&&&&&& 最后,& 四不像&文章的形成,很多时候是由议论文中将举例当成记叙而造成的,所以有必要加强对事例进行定向转述的能力训练。重点是训练学生根据不同的中心论点对事例进行剪裁和转述的能力。
&&&&&&& 相信经过这一系列训练,我们的同学们面对高考作文,都能做到& 胸有文体&,使文章形神兼备。如何抓好高中作文文体训练 内容摘要:目前,高中生作文普遍存在文体模糊的问题,例如我们经常会遇到以下情况:说是议论文,引述举证的叙述性文字繁冗累赘,甚至整篇文章用一个长长的故事作论据,只是首尾点明一下观点而已;说是记叙文,要素不明,故事不完整,描写几无,并动辄在一旁指手画脚的评价一番;还有在一篇文章中均衡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人很难确定文体。现状需要老师在写作教学时就要重视文体分练,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本文从两大方面来谈如何抓高中作文的文体训练问题。 关键词:文体文本章法技法 目前高考作文题大多有这么一宽泛的要求:& 文体自选&或& 文体不限&。我们平时搞作文训练,常常拿过一个现成的题目就让学生写。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下,对文体,思想认识上较模糊,写作实践中易混淆,很容易出现难以确定文体的作文。例如我们经常会遇到以下情况:说是议论文,引述举证的叙述性文字繁冗累赘,甚至整篇文章用一个长长的故事作论据,只是首尾点明一下观点而已;说是记叙文,要素不明,故事不完整,描写几无,并动辄在一旁指手画脚的评价一番;还有在一篇文章中均衡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第一段叙述,第二段介绍说明,第三段抒情,第四段记叙兼议论,第五段又议论抒情……到底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还是散文?让人很难确定。 因此,现状需要老师在写作教学时就要重视文体分练,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在写作训练中明确基本文体的写作要求,注重突出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训练学生能写出文体规范的文章,坚决杜绝各种文体一锅烩现象。怎么去抓高中作文的文体训练呢?下面就谈谈本人的管窥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