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首先一定是要感谢我们班级的家长,尽管我的工作还有那么多待改进的地方,尽管我还有那么多青涩,尽管在面对他们的时候我偶尔还会语无伦次。感谢他们的信任,把家里最宝贝的孩子送到了我手里,让我指引这些孩子,陪伴他们成长。这让我感到身上沉重的责任,让我尽力面对每一件工作,因为是为了孩子。
关于家校共育,我完全是懵懵懂懂的第一次尝试,我从周围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也从我们家长身上看到了许多教育方面的闪光点。
案例背景:
&&我们班级的孩子单纯、易被启发,老师教育过的,大部分会记在心里,并努力去做。小部分虚心接受了,却因自身调皮,较难控制自己的行为。班级整体一段时间后有反复现象,所以对于他们,要采取的措施是阶段性叮嘱教育,再结合家长的配合,家校达成一致,能达到明显的效果。家长与学生情况类似,所以班主任需要阶段性地号召与鼓励,也不能轻易松懈。
案例描述:
&&一:上半学期,学生还未养成课间文明休息的好习惯,一段时间两周之内,学生接二连三有小磕小碰,虽然伤得不重,但也是做老师、做父母的不想看见的情况。我开始意识到不能再放任他们下课这样疯狂地玩耍下去。于是在班会课上我告诉了孩子们父母和老师都不愿看到他们受伤,他们的一时贪玩最后承担后果的是自己。孩子们非常理解老师说的话。我又与学生细说了下课该如何休息,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做个文明的小学生;并且与他们做了约定:请同学之间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如果被老师发现有小朋友下课大声叫嚷,跑来跑去,那他只能在教室里面下课休息,等什么时候学会文明休息了再有更大的空间等着他。我与家长也达成了共识,毕竟来学校学习,还是安全第一。家长们也愿意在家里就要求孩子文明休息,并且增加口头上的教育。这样的方法实施了一个学期,后来类似的受伤事件大大降低、几乎不再有了。
二:学期过半,学生学会了拼音,开始学习汉字,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有了通过拼音识字的能力。但是读书时因为识字太慢导致读书拖音,听起来无精打采。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在& 晓黑板&上开设了阅读打卡,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每天随意阅读,不规定量,以兴趣为主。学生与家长配合度很高,大部分孩子们真的能做到每日回家阅读课外书,我倍感欣慰。
案例分析:
&&这两个案例都证明了我们班的家长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了很大限度的配合。即使有些事情实施起来总是麻烦的,但我们的目标一致,就是为了孩子好。那么再麻烦的事也不是麻烦。我很感谢家长的理解,对于没有经验的我来说,有一点的不配合也会让我手足无措。
&&关于& 阅读打卡&,家长和孩子积极配合,反倒是我,有时候回家还要面对工作,没有办法更全面仔细地对他们的语音、视频进行指导,尤其到了后半段,几乎都没有去检查过,这一点,我一直认为自己做得不太好。
案例反思:
关于下课文明休息的问题,本学期的危险暂时解除,但我还需要有些前瞻性,寒假上来的孩子们一定又是需要重新整顿纪律,以及下课文明休息衍生出来的打小报告问题也是下学期教育的重点。
阅读十分重要,& 阅读打卡&我还是会坚持阶段性地开展。下次打卡我打算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每天抽空看几位。不过,我们班级的语文评价,就是在阅读方面最薄弱,也许光是阅读起不到很大的作用,之后我还是要尝试一些新的办法,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
说到这,我发现家校共育需要家长的配合,学生的积极参与,更重要的还是班主任的号召。我会时常反思自己班级存在的问题,想出一系列帮助孩子进步,有较高可操作性的内容,一起把家校共育发挥它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