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人才引进

教学过程中的质疑 培训写作 ——以三年级语文《一座铜像》为例

人才引进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教学背景 爱因斯坦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罢了。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巴甫洛夫也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 作为语文教师,应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每一个


教学背景



爱因斯坦说过:& 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罢了。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巴甫洛夫也说过& 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作为语文教师,应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地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文本,学会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尊重他们提出的问题。但是,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的,表现为:1、不敢提。学生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2、不想提。迷信权威,迷信教师,迷信现成答案。许多学生从不怀疑书本给出的知识或老师、专家传授的知识,难以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有多种答案的问题,,也不去探究新的答案。3、不会提。老师不太重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很多学生缺少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加之部分学生思维能力或思考习惯的问题,对问题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碰到问题不知怎样提出来,更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问题。因此要想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打消学生的顾虑,教学中积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其次要进行必要的指导,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质疑该如何着手,知道怎样的质疑才是有价值的,知道怎样的质疑才能赢得老师的肯定、同学们的赞许。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质疑能力的评价关乎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



《一座铜像》是小学新教材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500年前,比利时小英雄于连发现敌人妄想通过点燃地下火药库炸毁布鲁塞尔市时,急中生智用自己小便把导火索浇灭,保住布鲁塞尔城的故事。



本单元仍旧延续质疑问难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地提出问题,尝试去解决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时质疑



……



师:那这个小男孩是谁呢?读:出示:这就是比利时小英雄于连的塑像。板书:于连



指导& 塑&字写法。学生书空。



师:什么人能称之为是& 英雄&?(预设:品质优秀、勇敢,无私忘我而令人敬佩的人)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24、一座铜像。齐读课题。



&



二、整体感知时质疑



师:于连做了什么事,成了小英雄?而且要把他撒尿的样子塑一座铜像?请大家打开课文,带着问题,大家自个儿快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小于连的一件什么事,你能否借助老师的填空来说一说?



预设(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时候),小于连发现一条燃烧着的连接着大火药库的导火线,



什么时候&&&&&&&&&&&&&&&&&&&&&&&&&什么



他用小便浇灭了导火线,保住了布鲁塞尔和全城百姓。)



怎么做&&&&&&&&&&&&&&&&结果怎样



&学生交流。



师: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



三、深入研读时质疑



师:于连做了什么事,成了小英雄?而且要把他撒尿的样子塑一座铜像?请大家打开课文,带着问题,大家自个儿快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小于连的一件什么事,你能否借助老师的填空来说一说?



预设(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时候),小于连发现一条燃烧着的连接着大火药库的导火线,



什么时候&&&&&&&&&&&&&&&&&&&&&&&&&什么



他用小便浇灭了导火线,保住了布鲁塞尔和全城百姓。)



怎么做&&&&&&&&&&&&&&&&结果怎样



&学生交流。



师: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



四、拓展延伸时质疑



师:多了不起的小于连呀!所以,500年来,他的铜像一直屹立在布鲁塞尔,虽然他的铜像身高不过半米,但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是高大的。他是布鲁塞尔城的英雄,是比利时的英雄,更是人民心中的英雄。(板书:英雄)



学到这里,相信你对& 英雄&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学生交流。



最后,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这份崇敬再来读读课题(出示有铜像的图片):第二十四课——(一座铜像)



&



三、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语文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把握教材潜在的能力因素和学生的思维基础,善于在重难点上制造悬念,留下& 空档&,把思维的机会、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要明白,课堂的精彩不是老师的精彩,应该是学生的精彩。充分调动、鼓励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正确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质疑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质疑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古人说:&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同时,本课所处的单元又是把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作为单元训练目标。因此,我把培养学生提问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来抓。



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质疑、解疑、答疑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一般而言,质疑问难可放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但由于学生认识及思维水平的限制,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从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等方面,主动为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或者在新课导入之后,或者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或者于无疑处巧妙地激发疑问。总之,应在备课中对学生可能的质疑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留有学生质疑的余地,以养成学生随时提问的习惯。



实践证明,质疑答疑的训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质疑解疑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要思考,每个人都会思考,这时候思考的东西或许很少,或许理解很不深入透彻,但是这是属于他们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学生或许经历的事比教师要少,但是教师绝对不能小看他们,他们有自己最感性的理解,而有时候最感性的理解往往还是最真的理解。在质疑问难释疑中,他们的智慧也在不知不觉中闪光。



&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