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善良有礼貌,但是当孩子们打架了而自己的孩子因为太乖而总是原地挨打,没有处理冲突的能力,家长在生气和担心之外都会稍微有点失望,甚至心里会想:“哪怕挥挥小拳头打个平手也好啊。”当然打架并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们作为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然后通过正确的引导方法使孩子敢于对不公平说不。
一、家长该如何看待孩子被“欺负”?
1、不还手不代表软弱
孩子天性都很善良,再加上家里和平共处的教育理念的培养,所以有些孩子没有对抗的概念,自然更谈不上相关经验。当被别的小朋友打到的时候,这些孩子既不理解对方的行为,也不知道自己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应对。家长不要太焦虑或恨铁不成钢,其实我们需要明白小孩子不懂还手不代表以后也“怂”。
2、孩子的性格可以培养,且进步比大人想得更快
当今心理学上定义人的气质是先天的,几乎无从改变。但是性格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而且在整个婴幼儿期都是塑造性格的黄金时期,只要培养的方式得当,家长们希望孩子具备怎样的性格,他们都可以具备。而且孩子在婴幼儿期的发展速度之快超乎我们想象。
3、人际冲突来得早不是坏事
我们生活的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公平是我们通过正确的方式争取来的结果。所以孩子迟早也会接触到一些不平等甚至被欺凌的事情。在经历这些不公平对待之时他们才会得到保护自己权利的经验。所以不妨把这当成一次教孩子该如何拒绝不合理对待的机会。
二、该如何引导孩子勇于保护自己?
1、不要给孩子贴标签造成暗示和自我暗示
每个家长都不希望别人当面贬低自己的孩子,但是家长们相互之间谈及自己的孩子时他们可能出于表示真诚友好或是寻找话题或是寻求对方的建议等等原因,而主动说出自己孩子的不足,甚至对自己的孩子在场也并不避讳。这种给自己孩子贴负面“标签”的行为会对孩子形成暗示,使他们认为自己就是父母说的那样。当他们将家长的话信以为真就又形成了自我暗示,于是他们的挫败感和自卑心理开始限制自己的全面发展。
2、鼓励孩子多和父亲一起玩,增加性别认同感
男孩三岁左右是开始形成性别观的时候,这个时期他们更容易喜欢妈妈,可能会伴有一点恋母情结,而他们也能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取代高大有力的父亲,所以内心的抵触心理又会引起一点对父亲的恐惧感,尤其父子俩接触少的情况,这种隔阂就会更明显。
此时,建议孩子的爸爸以游戏的方式多和孩子亲近,和男孩玩一些大运动类的游戏,多以鼓励的方式教孩子成为一个小男子汉。这样男孩在认同父亲的同时,也会对自己的性别产生认同感,他们会以父亲为榜样,学习男性的特质和优点,在优化父子关系的过程中变得更加阳光和勇敢。
3、教孩子处理矛盾的方法
当孩子被其他孩子“欺负”时,愣在原地、躲开、还手、哭泣这些反应都是有可能出现的,因为这些都是孩子的本能,是他们的第一反应。但这些都是不够成熟的。如果想让孩子能够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处理冲突当然需要家长的引导。家长需要教孩子:当其他小朋友抢他/她的玩具或是准备攻击他/她时应该告诉对方:“这样是不对的,要是还想一起玩就应该互相谦让。”等处理方式。家长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教孩子如何拒绝和保护自己。
当家长能够正确地看待孩子间的冲突,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勇气,能够教孩子正确有效的应对方法时,这些都可以使孩子在面对冲突时拥有更佳的处理能力,也会使孩子的性格更加完善。前不久的新闻说在江西上饶有个小学生的家长用刀杀了另外一个小学生,原因是他觉得自己的孩子受了另一个孩子的欺负。
这样的新闻一出来自然会引起热议,老生常谈的校园欺凌话题真的是很受父母们关注,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完全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所以,有时候父母们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也很是自然了。不过走到杀人这地步,真的是自己需要深思了。
其实,在生活中,这几种孩子是比较容易受欺负的,宝爸宝妈们需要更多地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