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人才引进

重金吸纳人才“留下”扎根 扶持大学生“家门口”创业

人才引进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2013从广东工业大学本科毕业的朱国雄,是一名典型90后,喜欢高精尖的科技产品。作为一枚IT男,他不仅玩AR,还聚集一批痴迷AR技术革新、敢于追梦的90后技术迷。毕业之后,他留在广州大学城这块沃土创业。 朱国雄说,吸引他留在这里创业因素众多。对做技术、研发的

2013年从广东工业大学本科毕业的朱国雄,是一名典型90后,喜欢高精尖的科技产品。作为一枚IT男,他不仅玩AR,还聚集一批痴迷AR技术革新、敢于追梦的90后& 技术迷&。毕业之后,他留在广州大学城这块沃土创业。

朱国雄说,吸引他留在这里创业因素众多。& 对做技术、研发的人来说,广州大学城环境非常好。我们下班后还可以去大学里打球、做运动,享受校园资源;另外,很多创业资源可以和高校对接,例如和高校的实验室、教授、研究生进行交流。第三,这里的成本不高,国家政策扶持力度比其他地方大。&

对于青年创业者来说,优美的环境、空前的资金扶持力度,是大学城的创业优势。而对知名企业来说,广州吸引他们的,则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带的核心、华南地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地域优势带来的产业、人才汇聚。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孙海波表示,竞争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人才,广州对推动新经济的发展有先天优势,因此他们把创新应用放到广州来做。

&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随着广州市环境的提升、交通配套等相关政策的完善,院士、尖端人才纷至沓来,为广州打造& 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 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每年投入7亿资助领军团队 各区砸重金吸纳高科技人才

亮点一

初,广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提出20项任务举措,旨在广州重点产业领域内培养和引进一批& 高精尖缺&的产业领军人才,吸引带动各类产业人才来穗工作。

根据& 1+4&政策文件显示,从到的五年,广州市财政将拿出约35亿元支持产业领军人才计划,空前的支持力度体现了广州揽才的决心和诚意。未来5年,在广州的重点产业领域内,将支持5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00名产业高端人才、2000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

在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前提下,广州市各区也推出各种人才政策,以加快集聚现代产业人才为重要突破口,全力推进区域人才建设再上一个新水平。

天河区区委书记林道平表示,未来的区域发展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集聚高端人才是天河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为发掘和激励天河区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从2014年开始,天河区对高端人才的专项奖励从100万元到400万元不等,在日前的天河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颁奖典礼上,入选的14名创业领军人才分别获得500万元扶持奖励资金,奖金和人数均超过往年。记者了解到,绝大多数获奖者来自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和以金融、商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两大主要阵营,高科技领域的人数占到70%以上。

以番禺区为例,12月20日,番禺区专门召开人才工作大会,发布了& 1+4&人才政策,番禺每年直接用于产业领军人才资助、补贴和配套服务以及相关组织、管理、服务工作的经费将达到近1.2亿元。番禺新引进的创业领军团队,人才经费资助单个最高将达到500万元;对现有的杰出产业人才的补贴单个最高可达500万元;创新领军团队最高项目经费资助也将有1000万元。

亮点二

大学城& 智核&成创业福地

番禺区实施& 青蓝计划&扶持大学生创业

广州大学城是华南地区科教和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聚集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2所高校、20多万师生以及一大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表示,大学城是一个创新资源的金矿,各个地市对大学城的资源都垂涎三尺。

番禺区依托广州大学城这个& 智核&,充分发挥大学城位于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核心节点优势,高度重视开发和挖掘广州大学城的高等教育和人才资源,一方面与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和广东药科大学等高校合作建设了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广州国家IC产业化基地、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等国家级孵化器和产业园区,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和培育大学生创客力量,帮助他们发展和壮大。

其中,& 六矽&科技众创空间和广东工业大学& 两岸四地&大学生创客空间已被评为国家级创客空间,12所高校共建成创新创业平台3.1万平方米,进驻团队逾300个。不仅培育出有米科技、九尾信息等大学生团队创业典范,还辐射和带动20万大学生,在大学城全面掀起&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潮。

在12月23日、24日举办的广州大学城创新创业成果交流会上,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创新基金等领域共1300多项创新成果项目参与展示对接。政府搭台,促进大学城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创业师生提供完善的创业孵化加速、风投基金、园区落户及人才等服务,通过展示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落地,活动受到企业和高校的欢迎和肯定。

为了利用好辖区内广州大学城这一创新& 智核&,近日番禺区还发布了& 1+4&政策文件,首次提出要实施& 青蓝计划&,鼓励青年人才在校门口创新创业。番禺区委书记何汝诚表示,番禺将通过实施& 青蓝计划&,吸引大学城青年人才首选番禺创新创业,助力广大师生更好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通过加快思科智慧城等重大平台项目的开发建设,搭建起大学城师生创新创业的广阔平台,推动大学城和创新城& 双城联动&发展。

90后大学生创业者朱国雄说,他的团队享受过广州市人才政策的各种扶持,包括场地、租金、创业等补贴。今年还通过创新委员会& 小巨人&企业的申请,享受3年60万元,第一年30万元的扶持,还将准备明年申请高新企业认证资金100多万元的扶持。

像朱国雄一样,近几年的创业者赶上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好时机。而实际上,大学城创业氛围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广州市创意创业数据应用研究院院长、六矽科技众创空间创始人王召福博士表示,2008年,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在大学城成立,他们经历了大学城产业园从无到有的过程。& 2008年,当时大学城的产业氛围基本是零,第一批大学生刚毕业,我们借了旁边还没投入使用的小学教室来办公……&讲起起步阶段,王召福笑着说,虽然当时产业环境很差,但他认为大学城很有前景,一批批大学生从这里毕业,对这里的认同度比较高。

& 2009年,有米等初创企业就出现了,后来,随着大学城的交通配套、商业气氛逐渐完善,创业氛围也越来越浓厚,学生创业团队多了起来,办公场所也逐渐紧俏。大学城创业园区在广州来说具有战略优势,互联网+、大数据这些产业在大学城形成气候,再加上现在交通方便,地铁七号线马上也要开通了,总体人才、环境等优势,我觉得还是很值得期待的。&王召福说。

亮点三

既重人才引进也重人才服务

南沙校招开给毕业生

超20万年薪还有购房福利

来自广州市科创委的数据显示,广州地区集聚了全省70%的高等院校、97%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绝大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58%的独立研究机构,本身已是一座人才富矿,再加上人才绿卡等创新政策的加持,创新人才的密度不断提升。

人才引进上,从重金奖励可看到广州市求才若渴。11月24日,南沙自贸区面向全国重点高校的寻访揽才校园行活动首场宣讲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向高素质人才推荐广州,用了这样的语言:& 一线城市的发展机会、绿化覆盖率达41%、联合国 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区奖 金奖得主的南沙,是一个让你来了就不想再离开的地方。&在这场全国高校招聘高素质人才的活动中,应届生起薪最高超20万元。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除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外,位于南沙的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等& 一院四所&和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广船国际、安捷利电子、晶科电子、东方电气等区内重点企业求才若渴。在薪酬方面,一些重点企业给优秀毕业生的起薪超过了20万元。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为高级算法工程师开出了20万元以上的年薪,同时还有其他众多福利待遇。对来南沙就业的毕业生,南沙区也有相关的就业扶持政策。包括根据应届毕业生的不同学历将给予3年的不同档次的住房补贴;博士后在站期间可获科研经费和生活补助共计40万元,出站后在南沙工作可获30万元的安家费;高端人才则最高可获购房补贴200万元,同时还配套高端人才卡等12项专属服务,以及创业扶持、人才绿卡等配套人才政策。

事实上,南沙此前出台的相关政策,对高端领军人才和重点急需人才给出了购房购车、子女就学、医疗保健、配偶子女入户等多方面优惠政策。仅在购房补助方面,最高可获200万元& 房补&,有意落户南沙的高端领军人才及其配偶、子女,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广州市入户指标,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对满足一定条件的重点发展领域急需人才,除了享受相关政策便利,还会参照其对南沙发展的贡献给予奖励,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亮点四

创业大赛、人才港服务平台

各区多渠道引进& 双创&人才

在政策优惠和& 真金白银&的吸引力之外,广州各区还有不少引进人才 的社会渠道和平台。

,香港科技大学首次将已连续举办五届的& 百万奖金创业大赛&引入内地,与南沙区、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联合主办& 广州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成为南沙区首个国际性创业大赛。在广州、北京、深圳、香港、澳门等五个分赛区吸引了超过500个项目团队报名参赛。值得一提的是,在南沙举行的总决赛中,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的团队携项目& 高精度PM2.5检测网络及检测器的研发与产业化&亮相并荣获& 科技创新企业进步奖&。今年6月,由香港科技大学牵头,澳门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联合发起的& 粤港澳高校创新创业联盟&还在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正式成立,目前已有一批优秀的创业团队进驻。

11月28日,作为天河区重点打造的公益性创新创业人才综合服务平台,以集聚现代产业人才、促进优质企业落户、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的天河人才港正式投入使用。采取政府搭建平台、专业运营机构管理、市场化专业服务的模式,人才港& 一站式&服务大厅直接链接天河区政务中心资源,开辟绿色政务服务通道,可为高端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配备& 管家式&贴身服务。无独有偶,12月19日,欧美同学会广州首个海创驿站正式落户海珠创客坊,为海外留培学通才和团队到海珠创新创业提供了& 落脚点&。

数据

仅广州开发区 就已集聚两院院士34人

广州的人才创新究竟有多强,我们以广州开发区为例就可以看出。

今年3月,广州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发布了《广州开发区创新创业人才& 558&发展纲要》及9个配套政策,形成了& 1+9&的人才政策体系。该政策体系覆盖了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个人扶持、创业英才、人才引进奖励等。事实上,广州开发区早在2008年就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科技领军人才政策,以最高1500万元的总资助强度面向全球延揽高端领军人才。

通过充分发挥政策的聚集作用,广州开发区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成为代表广州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核心区域。其中,第十二批国家& 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广州市唯一入选的尹良红教授就是开发区自主推荐和培养的;第五批& 珠江人才计划&入围名单上,开发区入选创新创业团队项目5个和领军人才项目1个,所获资助经费超过2亿元,与深圳全市获得的资助经费相当,占本批次资助经费的1/3。

目前,广州开发区已经集聚两院院士34人,国家& 千人计划&人才6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6人,创新创业& 国家队&已经达到97人;还引进了广东省& 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16个共83人,领军人才7人;广东省& 特支计划&杰出人才5人,领军人才15人;广州市杰出专家、优秀专家66人,广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44人;区科技领军人才68人,创新创业& 地方队&已经达到140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