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在幼儿的日常教学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性格特别开朗,一直说个不停,班级里有什么事情都要马上说给老师听;而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沉默寡言,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有时眼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掉下来了,不管老师怎么询问都不回答。那么,幼儿老师应该怎样引导这种性格内向的孩子呢?我们班里有一个孩子磊磊,刚来幼儿园的时候一句话都不说,非常的沉默,什么事情都是自己一个人做,与老师小朋友们没有任何的交流。后来经过和孩子的家长沟通得知,原来孩子在家就很少和父母说话,可以说交流几乎为零。
家长也非常的无奈,尝试过好多的方法,孩子就是不说话,所以也就一直这样,家长已经习惯了。到现在,磊磊入园三年多了,已经从当初的不爱说话、性格内向,变成现在的无话不谈、活泼开朗,想想这个变化的过程,爸妈都非常的欣慰。那么孩子是怎么转变的呢?仔细一想,好像也不是那么难的事情。首先,孩子的变化离不开周围的环境。所谓环境影响人,我想应该就是这样的吧。如果孩子在家,一直处于一种没有人交流的环境,孩子怎么可能开口说话。针对磊磊这种情况,孩子入园后,我就有意识的告诉周围的小朋友,做任何事情都带上磊磊,例如吃饭之前需要洗手,孩子们就会拉起磊磊的小手,说:“磊磊,要吃饭了,我们去洗手吧”;课间出去活动的时候,也会拉起磊磊的小手,说:“磊磊,我们出去玩了”,“磊磊,我们去玩滑梯吧”。。。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磊磊一点反应都没有,但是我还是告诉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带上磊磊。
其实我也没有信心,我也不知道这种方法行不行,我也不知道磊磊什么时候会开始说话,只是抱着做做看的态度。因为我觉得,孩子的心是处于一种关闭的状态,只是畏惧害怕,不敢打开。就这样每天都重复着,直到有一天,当一个小朋友叫磊磊出去玩的时候,虽然磊磊还是没有开口说话,但是他的脸上出现了笑容,这好像让我看到了希望,虽然是非常小的一个细节,但是他有了回应,当时我就想,开口说话是迟早的事情。其次,孩子的变化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磊磊之所以不说话,不是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是因为心理上的某种障碍。一般早上刚入园,我就会教着磊磊说“早上好”“你好”之类的话。中午吃饭的时候,磊磊如果吃完一碗还想吃的话,会直接把碗递给我,在这种时候,我就会教磊磊说“老师,我还要”。就这样,从最简单的字,短语开始,从点点滴滴开始,同样,每天都重复着。第三,孩子的变化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我经常会和磊磊的妈妈交流,回家一定不要训斥孩子,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好好说,孩子需要的是理解。还有就是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交流,哪怕是短短的几分钟。就这样,磊磊从一个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孩子,变成现在的活泼开朗的阳光小男生。我个人感觉,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所谓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可以看见成效。在幼儿园,对待所有的孩子,幼儿老师都应该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对于这种性格内向的孩子,只要老师耐心的慢慢的给孩子树立起自信,一切问题都是纸老虎。前言:教师们在教育孩子们得时候不知有没有发现,有一群异样的眼光正向你们投向羡慕的眼观。
你当时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呢吗,那让我们通过有过这样类似经历的一个小朋友写给老师的一封信。一个不爱讲话的小朋友写给老师的一封信 敬爱的老师: 你们好!幼儿园毕业前我不开心,因为每天下午全班34个小朋友除了我们平时不爱讲话的6个外,其余都被你们叫去排练节目,留下我们孤独地在教室里相互对望。 每到这个时候我都非常伤心,但我却不敢告诉任何人包括爸爸妈妈,因为我怕别人笑我没用。我猜一定是因为我太差,你们才不叫我去。可是老师,你们为什么不给我一次机会呢?你们知道吗?爸爸妈妈还有很多叔叔阿姨都认为我的舞跳得很好,英语也讲得很棒,我很想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穿着漂亮的舞服在舞台上起舞。 老师,这些日子我过得非常不开心,也越来越不想和任何人讲话了,更不愿和别的小朋友玩。我总觉得我处处不如别人,虽然我自己觉得我有很多很棒的地方,但你们却从来不注意我。我不知道我错在哪里,我那么爱你们,听你们的话,从不吵架、打人,惹你们生气,上课我认真听讲。可是老师,你们为什么不喜欢我呢?最后祝你们天天快乐! 一个不爱讲话的小朋友:真真**年**月*日 点评:幼儿园教育是儿童成长中关键的起点,是其在人格和习惯上的第一次学步,重点应该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集体意识,让他们学习快乐地生活。
这一切的实现,需要老师配合家长来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老师是孩子在幼儿园时的“父母”,他们对孩子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因此,老师应该走近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用智慧、爱心去哺育每一个孩子,尽量保证孩子得到良好、健康的教育和成长。同时,孩子和家长也应该多与老师沟通,多跟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促使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孩子。 老师该给予孩子什么 一是多与孩子交流。称职的幼儿老师应当由衷地喜爱孩子,聆听他们的心声,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能耐心地加以引导,帮孩子想办法来解决困难;照顾好孩子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全心全意地对待他们;和蔼可亲,让孩子们喜欢和他们相处并倾听他们的讲话。通过及时有效的交流,老师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 二是给孩子以尊重。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这样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老师必须能控制自己情绪,不要喜怒无常让孩子感到害怕;应该注意管教方式,能从孩子的眼光出发,对孩子一视同仁。 三是 要让孩子快乐。幼儿园提供各种玩具和场所,让孩子尽情地玩耍,孩子们会从玩乐中接触生活,并提高基础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益身心发展,在玩耍中,玩出兴趣、玩出自信、学会交往,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家长应与老师多沟通 应该经常关心孩子们在园里的活动、教学内容和要求,并积极配合。
如果孩子看到父母的热情,便会更加鼓足参加集体活动的勇气,学习能力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一旦出现问题后,家长要及时与老师交流,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不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时获得老师的理解和帮助。 幼儿入园如果方便的话,家长应尽量每天都与老师进行简短的交流,有时当着孩子的面进行表扬式的行为评价,孩子会容易形成“在家和在园一个样”的统一认识。最好每天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主动告诉老师,经常问一下孩子在班里的表现。不要等到孩子有了严重问题才去找老师。 如果发现老师有不当的地方,家长应恳切地对老师提出。毕竟,每个老师要照顾很多个孩子,难免会对个别孩子产生疏忽。
在交谈的过程中,温和的态度非常重要。 家长应多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园中具体有哪些不良行为,以便于在实施家庭教育时能够对症下药,帮助孩子积极改正。然后,把孩子的改正目标告诉给老师,取得老师的配合,多向老师咨询,孩子的进步就会指日可待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我不知道到老师们看到这一样一篇日记你会怎么想,您应该不会想孩子又会怎样的一些感受吧。你知道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哪些伤害呢,在这里希望老师们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上述的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