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转户政策也将有重大突破。过去居住证政策,要7年转户籍,这次将在此基础上,最短可以2年,可以3年、5年,也可以7年,把原来刚性的东西变成灵活的东西。而为了引进国际创新人才,上海将在永久居留权上先试先行,放宽永久居留证受理条件,简化办理程序。对于外国专家,以往到60岁就要被退休回国,最多延期到65岁。现在,上海将对符合条件的人才优先办理外国专家证,放宽年龄限制。
对留学生这样的年轻人才也有大动作。过去的政策,外国留学生在上海复旦、交大读书,毕业后必须到其他国家工作2年以上,才能再回中国就业。这次正在争取试点的是,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沪就业许可问题,在上海的外国留学生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可以在上海先试先行。中新网2月16日电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消息,发改委近日表示,将积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意见,推动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
发改委表示,将会同或配合有关部门,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培育社会产业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一是着力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育、卫生、文化、民政等公共服务领域基础设施条件,确保完成& 十二五&规划建设任务。积极研究& 十三五&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扎实开展& 十三五&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人口发展规划及各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出台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发展规划,加强设施共建共享共用,促进基层公共服务更加公平可及。继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特殊人群关怀帮助,规范并引导社会组织参与。
二是全面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教育方面。均衡义务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学校建设标准化、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化。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继续扩大实施& 专项计划&和& 协作计划&,促进城乡、区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
卫生方面。继续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推动出台进一步鼓励社会办医、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等政策文件。
文化方面。推动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电影产业促进法、著作权法(修订)。推动公共文化机构改革,建立健全文化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组织开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人口方面。发挥人口计划调控作用,加快推进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共享机制。改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积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意见,推动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
三是不断完善社会领域产业政策。组织实施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研究设立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区,将现有部分培训疗养服务机构转化为社会化健康养老服务机构,充分利用现有休疗资源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继续落实促进养老、健康、文化创意、旅游、体育等社会领域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引导和促进社会资本办医、乡村旅游扶贫、生态旅游、足球等领域发展。 国家发改委:探索建立进城落户农民& 三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 据新华社电 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写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19日在京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19日说,我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中,将拓宽落户通道,督促各个地区特别是主要城市,即外来人口聚集地区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宽松的户口迁移政策。
&&& & 很多城市很多地方放开了落户政策,但只放开了对本地的落户政策,这是普遍现象,是不合理的。在户籍人口落户方面不应该有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歧视。&徐林在国家发改委当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说。#
&&& 据介绍,今年我国将努力推进非户籍人口落户城镇。加快实施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全面实施财政资金、建设资金、用地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的& 三挂钩&政策。
&&& &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 目前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9.9%,未来还要提高5个百分点,相当于要有1亿人在城镇落户,这个任务非常艰巨。&徐林说,即便到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仍然有2亿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这部分人的市民化主要体现在基于居住证制度的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 徐林说,今年我国将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并设定了全年培训农民工2100万人的计划,同时将探索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 ■答记者问
&&&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太愿意进城落户
&&& 记者:很多农民工不愿意户口落到城市。城镇化到底是政府在主导农民工,还是只是为了让他落户而落户呢?如果完成不了落户的任务或者城镇化率,到底应该怎么来应对?
&&& 徐林:&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45%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个预期性的目标,不是约束性的目标,所以不存在强力去推进、一定要达到45%的设定。
&&& 我们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太愿意再进城落户了。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农民在土地产权上有特殊的权利,有农村承包地的承包权,有农村宅基地的权利。所以很多农民会自己做出判断,如果觉得他在农村的产权给他带来的好处比他进城之后政府赋予他的福利和好处更有吸引力的话,他可能会选择不落户,这是他的自由,没有人会强迫他去落户,因为农民工落户是在自愿的基础上。但是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离城市或者城镇比较近的地区,而在偏远地区的农民,那个地方的宅基地不值钱,承包地挣到的钱是很有限的。
&&& 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我相信他们绝大多数人不愿意回去,回去也不愿意种地,肯定更倾向于城市的生活,但是必须要让他在农村的权益能流转或者自愿有偿退出,这样的机制建立起来之后农民可以自己选择,把他在农村的权益变现之后到城市来落户。目前这套机制还没有很好建立起来,这是下一步需要探索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