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人才引进

只针体能弱的孩子 怎样从小打造孩子的好体能?

人才引进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体育活动常常是可操作性比较强、多样化的,所以孩子们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玩法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

前段时间回国见了一些老朋友,有几位发展的很好,也就是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和他们交流中,感触特别大的一点就是,体力真的特别重要。
我那天回家路上就在和老公说,难怪在美国,越是精英的家庭越是重视孩子的体能,越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要让孩子多学习体育项目。
老公说,你要不分享几个小D的体能训练游戏吧,有不少孩子动不动就要抱,整天坐着,没事就喊累,也许可以通过这些小游戏来增强体能。所以今天的这篇文章灵感来自于小D爸爸:)
今天谈到的体能游戏,是针对已经过了基本功阶段的孩子,也就是孩子已经会独立行走了。对于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基本功很重要,也就是鼓励孩子多趴、多爬(可以看今天文章末尾推荐阅读,有相关历史文章)
但总有一些时间我们无法保证孩子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或者孩子根本不喜欢外出,那该怎么办呢?今天就提供一些小游戏,适合所有可以独立行走以后的孩子,让他们在和我们玩耍互动中不知不觉提高体能。
冲浪板
重点锻炼:核心肌肉、下半身肌肉群、平衡能力、手眼协调能力
把一个枕头或者沙发垫放在地上,让孩子站在上面,同时父母可以在一旁扔气球或者吹泡泡,鼓励孩子去抓气球或者戳泡泡。孩子本身就是爱玩球,让他们站在不平稳地面上,就增加了一个难度(维持平衡)。一旦难度系数提高,身体就需要调用额外的肌肉控制力来完成任务,自然就起到了锻炼效果。
我把这个游戏称为“冲浪板”,小D站在上面可以玩的很好后,我就会人为“使坏”,用手摇晃下面的垫子,再一次增加难度。每次边晃边说,“大风来了,冲浪板呼呼地吹起来了,你可以挺住大风吗?嗯,小D可以的!”(Whoo~whoo, the wind is coming. Can you stand up to the wind? Come on, we can do this!)。
这样一方面也是个“想象力”的游戏(大家也可以自行发挥创造不同情景),同时也不让孩子感到“被羞辱”,毕竟没事“捣蛋”对于2岁以后的孩子来说,他们是会生气的:)
推倒雕塑
重点锻炼:肌肉耐力、平衡能力
这个是小D特别爱玩的一个游戏。一开始我们只是模仿做雕塑,这是非常好的锻炼听从指令和发挥想象力的途径。我会说,“我们现在是鸭子”(We pretend to be a duck),等她摆好姿势;然后继续说,“1、2、3,鸭子不许动了!”(One, two, three, freeze, duck. Don't move!)再继续,“我们现在是高楼”(We pretend to be a highrise),然后继续说,“1、2、3,高楼不许动了!”(One, two ,three, freeze, highrise. Don't move!)
之后,受到我们大运动康复师的启发,就延伸出了这个“推倒雕塑”的游戏。让小D摆出一个雕塑的造型,然后由我轻轻地试图去推倒她,看她可以维持多久时间。姿势可以从最简单的双脚站立、双膝跪地,到慢慢增加难度的单脚站立、单膝跪地、双脚站立但眼睛闭着、甚至是站在垫子上眼睛闭着。
我会把自己当成风,“大风来啦,小D准备好了吗?”(The wind is coming. Are you ready?),然后尝试去推倒小D。我一般会用数数的方式,或者唱歌的方式来激励小D坚持住。这里唯一需要提醒的是,家长推倒孩子要用“巧劲”,并不是为了真的推倒孩子,只要让孩子感受到一个对抗力就好了。
身体小推车
重点锻炼:肩膀稳定性,手臂力量,提高精细运动
这个小D的配合度不高,其实也暴露了她手臂力量薄弱的问题。但这个游戏对于孩子上肢力量锻炼特别有好处,还能间接提高精细运动能力,比如抓握能力、拿笔的稳定性。所以我还是强烈建议大家试试的。
父母抓住孩子的两条腿,让孩子用手走路。上肢力量不够强的孩子,父母可以抓膝盖;等孩子力量提高了,就可以开始抓脚踝。
我和小D玩的时候,会在地上放一些小东西,让小D更有使命感,有助于完成任务。比如我会说,“哇,我们现在要变魔法了,卡拉蹦,皮拉肚,变!小D变成了小车子了。小车子需要去那边运一个北极熊(她的玩偶)

一开始她的积极性特别高,特别是那个变魔法的过程。但当她自己这么来回走了几次后,也知道累了,有时就不配合了。我也不给她压力,本来这就是一个游戏,但还是时不时会一起玩一下,还是很有锻炼效果的。

只针体能弱的孩子 怎样从小打造孩子的好体能?(图1)


模仿动物走路
重点锻炼:提高身体意识、锻炼协调性、四肢力量
这是我以前分享过的,这次再说一下。因为这个游戏真的非常好,而且特别简单,随时随地可以开始。锻炼体能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孩子习惯动起来,习惯被抱的孩子也许从客厅到卧室都要抱。但如果我们和她一起模仿棕熊走路,也许她就愿意自己走进卧室了。这就是游戏的魅力。
这个是小D玩的第一个,从会走路开始就能玩。
青蛙走路
这个大概在小D2岁左右引进的,但是她还不怎么会跳,常常我在一旁跳,她在旁边保持这个姿势走路。
螃蟹走路
这个是最难的,对于我们女性拜拜肉绝对有好处,小D现在3岁刚过,我们每天都在一起锻炼这个。
很多所谓的“懒”孩子也许真不是懒,而是他们的肌肉力量不足,体力不行。体能的锻炼,特别是对于喜静的孩子来说,动起来是第一步。动起来,并不是每天非要出门暴走一两个小时,也许就是从这些小游戏慢慢开始。等孩子体能上来了,再逐渐增加活动量。
另外,家长千万不要有舍不得的心态。孩子真的累不坏,学龄前的孩子就是需要充足的运动疯玩来发展自己各项能力,为今后做准备。如今,家长们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远远多过体能的发展。可是,在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幼儿,需要发展不同的活动能力,才能促进幼儿身体各个系统的正常发育,因而,体能锻炼对儿童的健康是非常必要的。同时,通过不同的体能锻炼,也能让孩子从中学到很多优秀品质。
体能锻炼对孩子有哪些必要性?
1、能够强健体魄:跑步、蹬车等有氧运动可以使心脏持续加速跳动,让氧气被输送到肌肉,从而强化心肺功能,增强体魄,那么,孩子在做事时就会更有效率,不会容易疲劳或气喘吁吁;而适量的体能锻炼还能强健肌肉,给关节更好的支持;同时,孩子身体的柔韧性通常比大人要好,在体能锻炼中强化这种柔韧性,也能有效的保护孩子的身体,不容易在活动中拉伤或扭伤。
2、通过运动,可以学到很多优秀品质:体育运动是最好的人生课堂,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过程中,人会不知不觉地懂得坚毅勇敢、善于协作、控制情绪的重要性。而在儿童的体能训练中,孩子们通过团队合作,以及各类游戏规则,更加能够培养他们学会分享、合作、以及遵守社会规则的良好品质。
3、有助于儿童建立自信心:参加有难度、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往往是树立自信心的有效途径。每战胜一次挑战,孩子就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从成功中,孩子看到了自己能力的增强,渐渐产生信心。体育活动常常是可操作性比较强、多样化的,所以孩子们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玩法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
为了给予孩子足够的运动量,在促进孩子健康发育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运动,伊顿幼儿园在体能课程方面,做
了精心的梳理和设计。
1、 符合孩子年龄发展特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会有不同活动设计,比如小班的孩子以徒手为主,而大班的孩子则在徒手的基础上,增加韵律、器械操的活动。尤其带动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和发育。
2、 合理的运动时间:考虑幼儿的身体特点,运动时间不宜过长,需要根据不同年龄,编排不同时长的体能活动,通常在5-8分钟不等。
3、 形式丰富,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选择项目要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好选择难易适中的趣味性、娱乐性的游戏活动,避免机械重复的单项活动。这样幼儿在快乐游戏的同时,既有成就感,又能锻炼体能。
4、 循序渐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些运动能力差的孩子会害怕运动,原因在于他们害怕运动会让自己受到伤害。所以提高体能的关键是针对不同幼儿的体能特点从简单的运动开始,例如,对协调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玩投篮、拍皮球、飞盘等。对不爱运动、力量不足的幼儿可以玩弹跳、踢足球、 简单越障等。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幼儿对运动的自信心。
根据以上原则,其实家长们在家,也可以带孩子们做些游戏类的运动。
针对0-3岁:以锻炼平衡素质为主
家长们可以在室内,充分利用一些家具,来帮助宝宝达到体能训练的目的。比如将1床薄被子卷成桶状,父母坐在被子的两头捏住被角,将被子变成一个小“山洞”,让宝宝从这边钻到那边。可以锻炼宝宝身体双侧的协调能力,同时促进宝
宝的空间认知感和安全感。
针对3-4岁:是孩子多项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
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做一些力量方面的训练,比如利用家里的沙发靠垫,爸爸和宝宝分别趴在小靠垫上模仿游泳的小鱼,或把靠垫夹在两腿之间,模仿小兔子向前跳。户外活动,可以选择小区内的滑梯、和孩子玩球、花样跑,或到公园徒步等方式。在游戏中,如果给孩子安排一个角色,他们会更愿意跑跳起来。
针对4-6岁:是宝宝速度与灵敏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户外运动的时间长了,运动量也增加了,在肢体力量和耐力提高的前提下,可以试着加强精准性和控制力的训练。如有生到熟掌握拍球技巧,让孩子尝试拍着球向前走。当然,还可以变换花样,比如直线拍球跑、曲线拍球跑、
绕障碍拍球跑等。这些拍球的训
练可以帮助孩子有效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控制能力。
家长们可以根据三月份的橱窗宣传里,幼儿园体能测试的项目在家跟孩子们一想练习,这样即达到锻炼的目的,又达到体能测试的练习。坚信我们的孩子可以通过家园协作一定会拥有多元文化的情商和健康的身体,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带给孩子们知识和能力的传授与培养,更加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陪伴他们阳光、快乐的成长。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