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导语,它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该单元的教学重点与编写意图,而这正是我们确定教学内容的一个凭借。一篇文章,其内涵固然丰厚,语言固然精妙,涉及的语文知识点固然丰富,但哪些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哪些是这一课时要解决的,要训练的,应根据单元重点与编者意图来定。
本册教材第一单元的导语中有这么一段话:“本单元要继续练习默读课文,在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边读边思的基础上,逐渐提高默读的速度。”这句话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在进行第一单元课文教学时,应该将“提高默读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教学第一单元的每篇课文时,我都加入了“默读”这一条。如:《勤奋自学成大器》一课,我要求学生能较快地默读课文;《鲁迅与时间》一课,我仍然要求学生较快地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熬夜工作和除夕工作两方面来具体介绍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失去的一天》一课,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了解佩佳和拖拉机手、砌工、面包师、读者在一天中的经历。
另外,我关注到课后“阅读新体验”和“说写双通道”两个版块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说写双通道”,其实就是从说到写的训练题。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一定会留意“说些双通道”的内容。比如:《找到“神奇子弹”的人》一课,在讲到欧立希和他的助手实验了600余次时,我就结合“说写双通道”内容,让学生想象一下:“有位朋友劝欧立希中断研究,助手们听了有些动摇了。欧立希是怎样鼓舞助手士气的?”因为有了之前教学的铺垫,这一说话练习达到了较好的训练效果,同时也为学生课后的写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