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你知道吗 茶文化之乡武当道茶飘香溢四海

在沪上学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武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古有御碑“武当方圆八百华里”(即鄂西北十堰市所辖8县市区境域),富含了极其丰富的地域文化、神农文化、汉水文化、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古建筑群、中华武当武术文化、武当宫观道乐、医药文化、武当道茶文化等,集多种文化于一体,享誉国内外。

我国茶树发祥地为西南云贵、蜀东鄂西(据司马迁《史记》秦皇本纪记载鄂西北房陵古为蜀东)、秦巴武当神农架、浙江、福建等地。
& & & 武当道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武当地域文化中的一个特色文化品牌。武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古有御碑“武当方圆八百华里”(即鄂西北十堰市所辖8县市区境域),富含了极其丰富的地域文化、神农文化、汉水文化、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古建筑群、中华武当武术文化、武当宫观道乐、医药文化、武当道茶文化等,集多种文化于一体,享誉国内外。
& & &武当道茶,“道”是物质运动的自然规律和法则,武当道茶上善若水,道法自然,道家创始人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毛泽东说:“老子讲的这个道,是宇宙之间的普遍真理。”“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所用的一个名词。据武汉大学古籍所历时18年编写的《故训汇纂》注释:“道”有“道理”、“道德”、“道义”、“自然之道”、“物所道始”、“宇宙万物本源”等307个相关字意、词意。《中华大字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汉字源流字典》等许多字典皆有注释。
& & &武当道茶,以其武当山南麓紧连的房县万峪河乡是西周太师、《诗经》的编纂者尹吉甫的诞生地,《诗经》中“德”字有70个、“道”字有32个,诗中比较深刻地表现出了道和德的思想性,为后人所接受和推崇。《诗经》是中华文化的元典,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我国最早记载茶的文字在《诗经》中,有七首诗记载有“荼”(茶)。
& & &老子晚尹吉甫281年,老子在《道德经》中有“德”字43个、“道”字有75个。有关古籍记载:“公元前491年,老子出函谷关,令尹喜迎之于家首献茗,此茶(礼)之始。老子曰: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相传老子著《道德经》后外出巡游曾到武当、房陵神农架,武当有老君堂、老君洞、尹喜岩遗迹。古籍《房县志》载:“老君堂在房城西关”。《神农架地名志》记载:“大神农架东北方位十五公里是老君山。房县民俗茶壶古称“荼壶”。
& & &武当道茶,以其八百里武当,万峰叠嶂,青山绿水,以其南北气候兼有的独特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盛产的茶叶古负盛名,尤其是相传远古时神农氏在武当山南的房陵神农架尝百草发现了荼(茶,古称荼,唐玄宗主持编辑《开元文字音义》一书将荼改为茶。神农架原属房陵,1970年才从房县划出成立神农架林区)。)
& & &茶圣陆羽在《茶经》里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叶如丁香”。武当山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十堰市的竹山、竹溪和房县西南部山区古称巴国之地,正是陆羽《茶经》里所说的茶的产地巴峡之地,是世界及我国茶文化的发源地、是道茶文化的发祥地。
& & &2006年夏,笔者等3人在神农架山北坡地域的房县桥上乡,海拔一千一百多米的千坪村发现一棵三人合抱的千年太和古茶树,高十五米,树围经三点二米。(《中国植物志》、《湖北林业志》介绍野生太和茶树植物学名:“翅柃,山茶科,柃木属植物,别名太和茶,野生茶”。)2008年春,笔者与陈吉炎教授在武当山榔梅祠后山谷沿岩壁山间长有天然野生“太和茶古树”11丛,其中最大的一棵古茶树高4.9米、树基部围经1.02米、经鉴定,武当山发现的天然野生“太和茶古树”,系山茶科,柃木属,对照中国植物志书,湖北林业植物志书,是武当野生太和茶树。,春暖花开,笔者诚邀被评为十堰市“武当茶博士”的张丙华到武当山南紧连的房县万峪乡小坪村摩天岭峡谷考察发现千亩野生茶。今年5月3日,笔者专程到武当山南麓摩天岭下荒无人迹的后河一峡谷悬岩峭壁处发现一片生长有上百棵天然原始野生古茶树的群落,其中最大的一株特大古茶树围径3.01米,高约16米。与这棵特大古茶树相距3米远处,还长有一棵围径2.13米,高约10余米的古茶树。据查《中国植物志》、《湖北林业志》等植物介绍和图谱,此茶树植物学名系山茶科,山茶属,叫尖连蕊茶,当地俗称武当百花茶,系古代《大岳武当山志》所称的“骞林贡茶”树。上述特大古茶树的考察发现,为研究秦巴武当地域森林植被、武当道茶文化及我国茶资源分布具有重要价值。
& & &“文化是根,是灵魂。”溯源武当道茶,历史悠久,充满中华优秀道家文化哲理和万事万物的自然生态科学。所谓武当道茶,就是以“道”的理念,探索出的制茶、沏茶、茶礼、饮茶、品茶、养生、茶技、茶艺的茶文化之道;从高山高香、名山秀水、生态环保、采茶制茶、品茶养生中探索茶的本源、本质、茶理、规律;从饮茶养生和精神的享受中感受道茶事物的变化所形成的博大精深的武当道茶文化,感受茶艺所渲染的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的艺术感染魅力,以此充分感受“上善若水”、“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华茶道精神。
& & &武当道茶,明代为朝廷贡品,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在农林等部门和许多专家的重视和支持下,武当道茶产业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武当道茶成为十堰市的知名公益品牌。1999年,国家农业部授于“中国道茶文化之乡”;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9月3日,在省市领导和农业等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湖北茶叶产业首个全省性的行业协会——湖北省武当道茶产业协会成立;2011年,武当道茶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证书;2014年,中央电视台、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评价信息,武当道茶以40.65亿的品牌价值进入全国农产品前三强位(居农产品第三位),居茶叶品牌之首。
& & &湖北十堰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全市有80多万亩茶园,是精准扶贫的生态文化支柱产业,促进68万人脱贫就业;武当茶园四季长青,是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源区的生态环保产业;武当道茶以其“形美、香高、味醇、有机茶”的内在品质和“养身、养生、养心、有益于长寿之茶”的文化特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产品畅销国内外。
新春佳节,笔者采访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诗经学会会员、中国茶叶学会会员、中国第一文化名茶“武当道茶”的挖整研究学者袁正洪,不畏艰辛,风雨神农架武当、秦巴汉水,攀悬岩,登峭壁,涉深涧,淌溪谷,顶酷暑,冒严寒,问道探茶,考察茶场,走访茶农,查阅史书,研究武当道茶,明确提出秦巴武当神农架地域是中国的茶树和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高山高香型“武当道茶”是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袁正洪十年磨一剑--《神农武当道茶经》一书即将出版。

& & 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的茶源于中国,中国的茶源于我国西南云贵川和秦巴武当神农架。袁正洪1996年开始挖整研究武当道茶,多年来,在省市县领导和农业等部门的重视和专家们的支持下,十堰武当1999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道茶文化之乡”。

你知道吗 茶文化之乡武当道茶飘香溢四海(图1)


& & “茶”字的记载最早见诸于《诗经》。《诗经》的编撰者在哪里?《诗经》是中华文化的元典,是我国四书五经之首。据古籍《诗经》、《尔雅》、陆羽《茶经》等记载:茶,古称为“荼”,后称“茶”,亦称 “ 槚”、“ 蔎”、“ 茗”和“荈”。还有 “ 葭荼”、“ 苦荼”、“酪妈”等称呼。《诗经》中有七首诗写到了茶,《诗经•邶风•谷风》中有“谁胃荼苦,其甘如荠”、“采荼新樗,食我农夫”。《诗经》在《出其东门》中说:“有女如荼”,把见到的妇女,比作又轻又白的荼花。“荼”是我国中唐以前对"茶"的主要称谓,现今的"茶"字源于"荼"字。这正如我国书法大师启功先生写诗所说:“古称荼苦近称茶,今古形殊义不差。”
& & 《诗经》在周宣王时期的采风者、被歌颂者、编篡者是2800多年前周朝太师尹吉甫。中国当代诗经泰斗、中国诗经学会创办人及会长夏传才博导三访中国诗经之乡房县,并组织全国百名院校诗经专家赴房县考察认定房县为“中国诗经之乡”、“尹吉甫故里”。夏传才为袁正洪著《中华诗祖尹吉甫研究》一书作序特撰文提出:“我国古周朝有采献诗制度,周太师负责编纂《诗经》。《诗经》作为周朝教科书,其产生历史前后五百年,但《诗经》“小雅”、“大雅”等主要篇章反映的是宣王时期,可谓尹吉甫辅佐宣王时期。《诗经》在各个时代各有主编,周太师尹吉甫是周宣王时期《诗经》的主编,这好比我国从解放后至现在教学课本,各时期有各个主编。尹吉甫不仅从时间上比尹吉甫比老子早281年,比孔子早301年,比屈原早512年;而且从尹吉甫诗作的文采、其名篇思想艺术对后人的影响,以及他对《诗经》编纂成书过程中所作的贡献等方面,尹吉甫被尊称为中华诗祖是当之无愧的。”
& & 2003年春新华社刊登袁正洪“仙山武当道茶香”通讯。袁正洪提出我国素有西湖有龙井、武夷岩茶、武当道茶、寺院禅茶四大特色名茶而著称,被茶学专家认可,百度收入。
& & 2008年8月20日,袁正洪到北京参加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司组织召开的“武当针井、武当银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评审会。会上袁正洪从十个方面汇报并建议取名叫“武当道茶”品牌。到会的农业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专家经讨论认真评审一致意见:“以‘武当道茶'名称好,要求进一步明确武当道茶的含义,武当针井和武当银剑等产品作为武当道茶品牌名称的系列产品。”
& & 2008年9月,袁正洪赶制了《武当道茶传统炒制技术和表演艺术》申报文本及配套的电视专题片,2009年2月,经省专家评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 & 在省市领导和农业等部门的重视支持下,2009年9月3日,湖北茶叶产业首个全省性行业协会——湖北省武当道茶产业协会成立。
& & & & 2009年10月24日,湖北第一文化名茶“武当道茶”高层专家论证会在武汉东湖大厦召开。参加论证会的有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博物馆、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湖北省茶叶学会、湖北省农科院等单位的有关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教授、研究员、著名茶叶专家及特邀道教、文化界知名人士等。专家们经充分讨论和认真评审,一致认为:武当道茶生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特质鲜明,独具魅力,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优异,道教文化与茶文化有机融合,利用名山做大名茶,产业开发潜力巨大。一致推荐“武当道茶”为“湖北第一文化名茶”。
& & 会上,袁正洪向中国茶叶博物馆研究员周文棠汇报后,周文棠专家为此题词:“中国鄂西山地大巴山、武当山、荆山、神农架、巫山等地域是中国茶树的原产地。”十堰市农业局长沈康荣教授称赞袁正洪武当道茶课题研究取得了成果并得到应用,为弘扬武当道茶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 & 袁正洪通过研究武当道茶,得到了省市领导及农业部和国家专家的高度重视。2010年4月17日,十堰市委、市政府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了“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武当道茶品牌推介暨新闻发布会”。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经贸委、质量技术监督总局等有关部办委局的领导和茶学专家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 & 北京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博物馆、湖北省茶叶学会等单位的专家经评审,一致认为:“秦巴武当山区是中国茶树原产地和中国道茶重要发祥地之一,武当道茶生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融道教文化、茶文化与养生文化于一体。武当道茶 ‘形美、香高、味醇’,产品品质特色鲜明,武当道茶养身、养心、养性,道茶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时任十堰市市长张嗣义在会上表示,弘扬武当道茶文化,科学整合山区优势资源,打响武当道茶品牌,将使十堰茶园面积达到100万亩,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使武当道茶成为十堰继名山、名水、名车之后的第四张名片。
& & & & 2012年5月6日,由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杂志、中国茶科所、中国茶叶网联合开展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武当道茶品牌价值12.74亿元。
& & & & 2014年6月,农业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授予武当道茶“中国第一文化名茶”称号。
& & & & 2014年12月12日,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在中央电视台首次向全球独家发布。此次发布是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几家单位共同作为发布主体,联合发布评价信息。 此发布分为5大类:制造业、服务业、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品牌、自主创新品牌发布。农产品方面,湖北省十堰市武当道茶以40.65亿的品牌价值和833.33的品牌强度进入全国农产品前三强,位居农产品第三位,居茶叶品牌之首。
& & & & 6月,武当道茶被国家工商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 & &为了弘扬武当道茶文化,袁正洪以求真务实,严慎求学的精神,现已编著了二十余万字的《神农武当道茶经》一书,其中《史话武当道茶的历史渊源》一文,以诗经四言诗体载,撰写了15000言,从武当道茶历史、地理环境生态、土壤植茶、野生家生、采茶制茶、品茶评茶;何谓武当道茶,武当茶俗、茶艺表演、茶歌等多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层次的学研论述。袁正洪先后还撰写了《浅谈武当道茶历史渊源与养生》、《千古 lt;诗经 gt;荼字注释之误考辨》等多篇文论,此书即将出版。《神农武当道茶经》将填补千百年来鄂西北神农架武当山沒有《神农武当道茶经》的空白,对于弘扬中国第一文化名茶品牌,促进生态富民支柱产业发展具有文化扶贫重要作用,是十堰市驰名世界的茶文化典藏书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