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应届生身份别浪费!进体制、落户、拿补贴,这些机会只有一次

在沪上学
  • 2025-08-31
  • 浏览

摘要:应届生身份到底是什么?不是毕业时的一张证书,而是有保质期的就业入场券。按国家规定,应届生指的是普通高校最后一年的在校生,比如本科生大四、研究生最后一年。还有种情况,毕业两年内没落实工作,户口档案还在学...

应届生身份到底是什么?不是毕业时的一张证书,而是有保质期的就业入场券。按国家规定,应届生指的是普通高校最后一年的在校生,比如本科生大四、研究生最后一年。还有种情况,毕业两年内没落实工作,户口档案还在学校或就业部门,也算应届。但这张“入场券”的有效期,远比很多人想的要短。

有学生在论坛说:“择业期两年呢,先玩一年再找工作也不迟。”真能这样吗?去年碰到个2024届毕业生,毕业时没考公,想着反正择业期内算应届,2024年再考。结果2024年国考公告里,选调生岗位明确写着“仅限2024年应届毕业生报考”,他直接没资格。原来像选调生这类核心机会,只给当年毕业的应届生,过期就作废。

家长群里常看到这种讨论:“孩子必须考公,应届生岗位竞争小太多!”这话没说错。2024年浙江省考数据显示,应届生岗位平均竞争比15:1,往届生岗位则是35:1。差距在哪?省考里超半数应届生岗位限制“2024年应届”,往届生连报名资格都没有。体制内早就把“抢人”的关口前移到毕业前,你还在等择业期,机会已经被别人拿走了。

央企国企的校招更是把“应届生优先”刻在骨子里。国家电网2024年校招计划里,本科岗位65%仅限应届,剩下35%里,90%要求工作经验不超过1年(相当于择业期内)。但社招岗位呢?全年加起来不到校招的5%,还全要5年以上相关经验。有HR朋友说:“校招是培养自己人,社招只招能立刻上手的熟手。应届生想进央企,毕业当年是唯一窗口期。”

城市抢人政策更是把应届生当“香饽饽”。2024年杭州给应届生的补贴标准:本科1万2、硕士3万5、博士6万,都是一次性到账。但往届生呢?想拿这笔钱,得在杭州交满3年社保,还得积分落户。上海2024年应届生落户政策放宽,双一流本科直接落户,往届生只能走“居住证积分”,攒够120分至少要5年。这就是“应届身份”和“往届身份”的政策鸿沟。

企业福利也明显偏向应届生。腾讯2024年校招调整了房补,北上广深地区从每月3000元涨到5000元,但仅限校招生入职前两年享受。阿里给校招生的6000元搬家费,社招员工一分没有。网易的免费四餐、字节跳动的租房补贴,核心福利都绑在校招身份上。这些不是小钱,是企业用真金白银告诉你:我们愿意为“潜力”买单,但只给应届生机会。

最扎心的是往届生的反馈。有个2024届毕业生在知乎吐槽:“当年觉得应届生什么条件可以直接落户上海,undefined身份没用,随便找了家私企,干了半年辞职。现在想考公,打开岗位表,100个岗位里只有5个不限制应届,还全是基层岗。想进央企,HR直接说‘我们只看校招简历’。”这种落差不是偶然,而是就业市场的现实:应届生身份是降低门槛的“特权”,一旦放弃,就得和有经验的往届生硬碰硬。

为什么大家都在抢应届生?从政策层面看,应届生就业是稳就业的核心,体制内必须优先保障;从企业角度,应届生像白纸,容易培养成自己想要的人才;从城市发展说,年轻人才是未来的劳动力和消费力,越早抢到手越好。这三重需求叠加,让应届生身份的价值被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所以,正在读大三、大四的同学,别undefined再觉得“应届生身份不重要”。国考报名在毕业前一年的10月,央企校招从大四上学期9月就开始网申,城市补贴申请截止到毕业当年年底。这些时间节点,错过一个就少一个机会。家长们也要提醒孩子:这张“入场券”用好了,可能少奋斗五年;用不好,未来要花十倍力气补。

最后想问大家:你身边有没有人因为没重视应届生身份而后悔的?或者你觉得应届生最该抓住的机会是什么?可以在评论区聊聊。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