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孩子一岁左右时,就可以进行独立自主性的培养。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自主,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孩子你要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所普遍具备的各种能力。知道在什么年龄,孩子应该会做什么事情了,那么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依赖别人。 &
还要了解孩子的\"特别性\"。知道孩子有哪些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对这些特别之处,要相应地采取特别的教育。如有的能力是孩子的强项,那么可以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他;若孩子生性敏感、胆小,那么应该多鼓励他大胆尝试。 &
给予充分的活动自由。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是在独立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就应该为他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
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因为独立自主性的培养,需要以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基础。只有当孩子相信,在他遇到困难时一定会得到帮助,他才有可能放心大胆地去探索外界和尝试活动。因此,在孩子活动时,家长应该陪伴在身边,给予鼓励。 &
循序渐进,不随便批评。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切不可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发展作出过高的、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因为孩子一时没有达到你的要求,就横加斥责。 &
& & 把握培养独立自主性的关键期---孩子两岁时。两岁左右,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什么事都要坚持自己做,拒绝别人的帮助。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第一个\"执拗期\"。家长正好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适时地提供给他适当的帮助、指导和赞美,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
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帮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先从你自己独立自主做起吧! &&
曾经教育专家指出,当孩子在一岁半之前正处在完全依赖父母的状态,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习惯喝着妈妈的奶水睡觉,在他们内心里觉着只有看到妈妈之后才感觉自己最安全。这个时候的孩子,甚至在潜意识里以为妈妈和自己本就是同一人,没有办法分离。有时他们可能就因为看到父母没有及时的回应,从而出现焦虑或害怕的情况,由此可见,一岁半孩子的情绪基本上都是由父母而定。如果过了一岁半这个阶段,他们大部分都已经有独立的意识,不再认为自己和父母无法分离,他们更多的是想单独去探索这个世界。
只不过在此时的他们也特别害怕,害怕有一天终将会被父母抛弃。几乎所有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内心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就会让他们感到特别不安,甚至会让他们觉得很无助。由于这个时候没有办法让自己内心平静下来的,他们更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些负面情绪,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够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情感支持,让他们在内心里知道,就算自己遇到困难父母也仍然会守护在他们身边。只有父母做到这样,才会让孩子在内心产生大胆的想法,同时也会让他们放心的探索周围的环境。
不过人的天性就是懒惰,如果所有的事情父母都要帮他们去做,在你面前显得过于勤快的话,那么这种行为无疑就等于在剥夺他们的锻炼机会,增加了他们懒惰的机会。原本家长这种行为的初衷是好的,只不过最终却给孩子带来不好的情况,在生活中照顾孩子的方方面面也不是不可取的,一定要用对方式最重要。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将他们照顾成没有自理能力的孩子,也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将他们照顾成没有独立意识的孩子,家长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他们的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