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气暴躁,家长很烦心,甚至不少家长以暴制暴,用发脾气对发脾气,这是不正确的做法。犟脾气的孩子怎样教育?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孩子脾气倔强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孩子脾气暴躁怎么办吧!
孩子脾气倔强怎么办 犟脾气的孩子怎样教育 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孩子脾气倔强怎么办
1、适当让孩子尝尝倔强脾气带了的后果。孩子脾气倔强,执意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在判断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让他尝试一下,如果失败或者造成后果,让孩子体会脾气倔强造成的损失,打压打压孩子的锐气。
2、对年龄较大的孩子要注意换位思考。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到了一定的年龄,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时候你就要注意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了,在孩子沟通的时候也要注意加入你换位思考的内容,让孩子知道你也考虑了他的想法。同时,家长将自己的立场、观点表明,让孩子清楚理解家长的想法。
3、要坚持原则。通常给孩子划定的底线不能轻易破除,不能向孩子妥协。如果家长没有原则,就会让孩子出现混乱的情绪。假如某一次孩子意外发现吵闹让你没有坚守底线,下次他会采取同样的方法逼你就范。要知道坚持原则是让孩子主动放弃倔强的最佳方法。
4、家长以身作则。你的孩子是你的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大人的影子。如果你的孩子很倔强,大人也应该检讨自己的言行举止,在生活中,特别是孩子面前要注意建立和善、大度、容易沟通的形象。凡是多和孩子商量,不要一味的发号施令,遇到孩子有不同想法的时候,注意聆听孩子的声音,并且耐心的与孩子交流想法。
5、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外部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家庭对孩子性格养成至关重要。在和睦和谐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性格发育会比较健全。相反,家庭氛围不佳,家长经常吵架,孩子性格养成会出现偏差。
6、不要打骂,交流最重要。语言沟通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也是让孩子充分理解他人、改变倔强性格的关键。通过言语交流,让孩子不要固守某一种想法,知道完成一件事情有很多选择。
孩子脾气倔强怎么办 犟脾气的孩子怎样教育 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
7、先让孩子冷静下来。孩子开始闹脾气的时候通常会吵闹,这时候尝试与孩子沟通是没有效果的,家长故意可以不理睬孩子或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待其脾气缓和、冷静下来的时候再和孩子沟通、讲道理。
注意事项
既要惩罚也要奖励。对孩子倔强的错误行为要明确制止,并给予惩罚;但是,对孩子放弃倔强,愿意倾听他人意见、做出改变的时候,要奖励。
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
家长脾气暴躁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父母脾气不好,常为一点小事就动手打孩子。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心理过分压抑。父母教育方法不统一,孩子对软弱的一方容易发脾气。
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愿望,由于孩子的语言尚处在发展期,有时不能将自己的想法、要求和愿望明白地表达出来。自己的意愿家长不理解,孩子着急易发脾气。
孩子的第一个反抗期出现,易出现脾气暴躁。
面对孩子的脾气暴躁,家长可以采取下列办法:
第一,当孩子大哭大闹时,要采取不理睬态度。必须让他们意识到哭闹是无济于事的。等孩子停止了哭泣,能够心平气和地回答问话时,再去教育他。孩子看到成人态度坚决,自然会停止哭闹,听从教育。
第二,当孩子不听家长劝阻或拒绝服从命令时,可放手让他自己去碰碰钉子。当他受到挫折时,自然会知道家长为什么不让他做的道理了。这种处理越及时越好。
第三,经历反抗期是幼儿正常发育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应注意适当加以鼓励,促进他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当你不满意孩子的行为时,在批评的同时仍要表示喜欢他,不可责怪打骂。
第四,当孩子出现打人骂人的不良行为时,应坚决制止。要使他明白自己的错误行为在别人身上所产生的影响,严肃讲清道理,并引导孩子自觉采取补救措施。
第五,家长发现孩子有不愉快情绪时,应设法了解其原因,适当要求可以满足,过分要求可不加理睬。
第六,说到做到。家长说话要算数,如果不答应的事,孩子再哭再闹也不能妥协,如果想答应的事,就不要等孩子哭闹了或发脾气了再答应。这一点是家教中家长容易忽视的。
第七,要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对正当的需求应尽量满足,不能满足时应耐心解释,帮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孩子脾气倔强怎么办 犟脾气的孩子怎样教育 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
第八,父母及家人对待孩子的态度要统一,当孩子没有道理的发脾气时,不能因孩子的哭闹而妥协。
第九,父母应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不能因大人的情绪变化,时而严厉,时而娇惯。使孩子因无所适从而爱发脾气。
让孩子养成好性格的几个妙招
1.培养孩子向善
善是人的基本修养,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曾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太软弱了,要加强“狼性”教育,否则以后肯定会吃亏。
2.让孩子有自己的主见
许多家长都强调孩子听话。我觉得,孩子听大人的话原本没错,但不能让孩子事事盲从。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但太听话的孩子不会有多大出息,一个孩子太纯洁又缺乏主见,如果受到邪恶因素侵蚀,更容易受到伤害。对陈杳,尽管我觉得女孩子应该有更多的包容心,但还是引导她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
3.让孩子从小远离偏激
我常发现有些家长当着孩子的面说他人不对,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特别是孩子的思维具有局限性,常对孩子说阴暗面,容易使孩子变得偏激。为什么孩子不会独立思考
现在的教育是立场多,表态多,禁区多,结论多,甚至还有不能触碰的论断,导致了我们的教育几乎没有思考的空间留给孩子。孩子们接受固化的结论多了,自然而然也就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人一旦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就会走向两个极端。一类是彻底性心智退缩闭锁,身体已是青年,心智仍是幼婴,几无生活自理能力。另一类就是陷入思考匮乏恐慌,于混沌中徒劳挣扎。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
1、遇到困难不立刻帮助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首先应该让他自己寻找一下解决的办法。许多父母,就因为看不惯孩子做错事,有或是不忍心见到孩子被问题难道而委屈的样子,总是第一时间的帮孩子解决。这样只会令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有困难就第一时间让父母解决,自己懒得动脑筋,久而久之,便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
2、不包办替代
很多父母对孩子都是百般呵护,事事包办,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样看似爱孩子,其实是在害孩子。孩子因为动手少,动脑也会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对孩子现在的学习不利,也影响孩子今后生活的质量。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不但提高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会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3、多提问“开放式”的问题
我们在帮孩子解答“疑难”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但在向孩子提出的问题时,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深度和方向,家长提问题时,多提问开放性的,如“纸有哪些用途”“羊为什么吃纸?”等,开放式的问题不仅可以引起儿童的兴趣,还可以锻炼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家长也可以提问突发性事件,如“遇到火灾怎么办”等,以此考察孩子的应变能力,但对于封闭性的问题家长尽量少问,如“青蛙有几条腿”等问题。
4、教孩子多方面考虑问题
孩子喜欢问问题,有些问题还很“傻”,但无论孩子问的是什么样的问题,父母都不要嫌孩子烦,更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而应尽可能多地给孩子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并且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的答案,让孩子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