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但随着孩子成长,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的性格并那么顺遂人意,像自卑胆小、爱哭没主见等,都让孩子十分头疼。
毕竟谁都希望自己孩子是自信、大方的,当遇到孩子胆小的情况,家长要怎么办呢?
首先,家长应搞清楚孩子胆小的原因:
1.家长过度溺爱。孩子的自信心一部分来自于日常的尝试和经验,比如第一次会自己穿衣服、第一次会做饭等等,都会让宝宝获得成就感,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孩子缺少锻炼的机会,出门就容易显得自卑、胆小。
2.孩子有心理阴影。家长经常吓唬孩子,比如再不听话就把你扔掉、别随便和人说话,不然会有人把你带走等等,这些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让他对这个世界充满恐惧心理。表现得十分胆小。
3.家庭氛围不融洽。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和谐的家庭氛围,如果家庭氛围太差,比如父母经常吵架、训斥孩子等,让孩子精神常处于低落焦虑状态,也会影响到性格发育。
面对孩子胆小,家长要怎么做呢?
一、多些鼓励,而不是溺爱
用鼓励去代替溺爱,让孩子大胆去尝试,在不断的实践中树立起自信心。当孩子掌握一项新技能后,家长也别忘记赞扬他哦!
二、家庭氛围要融洽
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但这种教育思想已经不适用了。经常冲孩子发脾气,会让他精神总是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变得十分畏惧家长,进而不管遇到什么,他脑海中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怕”。
三、做好孩子的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让孩子自信开朗,那家长首先就要做好榜样,想要教给孩子勇敢,首先家长自己就要勇敢啊!朋友说她家小孩特别胆小,她说有次带孩子去外婆家,当邻居家的拖拉机发动起来,哒哒作响时,孩子非常害怕,一边咧着嘴哭,一边使劲往自己怀里钻。而且平日每当家里开启吸尘器时,一向活跃的他就瞬间变成了温顺的猫咪。
确实有很多孩子胆子比较小,有的孩子害怕打雷声、害怕一个人待在黑屋子里;还有的孩子在听到东西摔碎声、人的吵闹声时表现得很紧张;或者在看到影视作品中凶猛的怪物、持刀打斗的场面后会因害怕而做噩梦。那么面对自家胆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1.耐心解释,在孩子表现出对事情的恐惧时,家长不能采取讥笑的态度,而要耐心地解释,如在晚上孩子因看到风动吹树的黑影摇晃而觉得很害怕时,家长要及时给孩子解释这是正常地自然现象,如果情况允许,可带孩子到外面去看一看真实的情况。
2.面对现实:家长要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获取经验,如孩子怕动物,就让孩子去摸摸小动物玩具,习惯以后就去摸摸真的小免子,因为兔子很可爱,不会咬人,所以孩子就逐渐会接近小兔子,胆子就大些了。再以后可以摸摸小狗、小猫,胆量就会练得更大些了。
3.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讲怕什么,对一些小事不要大惊小怪。当家长不小心划破了手流出血时,尽量别在孩子目前表现出恐惧,当孩子看到家长一点也不在乎时,以后遇到同样的事便不会有恐惧的心理。孩子都特别抗拒去医院,因为害怕医生用压舌板压舌头、害怕护士阿姨给打针,那么家长平时也就可以在家给孩子压压舌头,看看咽喉,使他习惯这种感觉。并在医院带孩子去看看那些打针勇敢不哭的孩子,以给孩子树立榜样。
4.寻找原因:家长要了解孩子胆小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对策。如有的孩子有在洗澡时时被烫的经历,以后洗澡时妈妈就可以先让孩子用手放在洗澡水中试试,觉得不烫了再给他洗澡。
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说出害怕的东西,或者引导孩子将觉得害怕的东西画出来,对孩子解释这并不可怕,不过是虚构的。
5.培养胆量,多接触大自然:让孩子多到公园去接触各种植物,鼓励孩子去触摸不同的植物,感受各种叶子不同的触感,到动物园去认识动物,近距离观察以前图画书中见过的大大小小的动物,带孩子小小河玩水、露营。
6.不要吓孩子:孩子的恐惧是日月积累到某种程度才显示出来的,家长在平时不要故意吓唬孩子,如果孩子不听话时,如果家长用“不听话就让小狗咬你”这样的说法来吓他,那么以后孩子看到狗就可能会十分害怕。
7.积极鼓励:当家长看到孩子表现得比以前多了一点勇气时,就应该加以表扬和鼓励,使他树立信心,敢于迈出下一步。
除了前面提到孩子会害怕打雷、拖拉机之外,胆小的孩子往往也害怕与生人交往,推荐家长采用下面的方法,帮助孩子发展社交能力
1.鼓励孩子多交往: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并主动创造和小朋友交往的机会。先可邀请一位小朋友到自己家里来玩,这样使孩子感到更安全;以后再多请几个小朋友一起来玩,一起画画、搭积木等,体验和伙伴玩耍的快乐;外出时教导孩子主动和邻居打招呼,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在碰到生人时的胆怯心理就会减少。
2.创设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物理生活环境,可使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在家中尽可能给孩子创设一个整洁有序、宽敞明亮的生活空间,提供适宜的图书和玩具等,否则狭窄、杂乱的居室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潜在的心理压抑。此外更重要的是家长要意识到,良好的环境还包括家庭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父母经常争吵,家庭关系紧张的环境里,很容易造成孩子焦虑、自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样的环境不仅不利于孩子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3.加强行为训练,有些自身体质比较差、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孩子也容易表现出不合群、胆小的性格。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勇气;通过讲故事、和孩子对话来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比如家里要来客人时,家长可事先教孩子说几句问候的话,等客人到了以后,鼓励他照着去做。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幼儿园或社区里的幼儿表演活动。当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和自信的体验时,胆小及害怕的情绪就会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