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家庭会bai议主要是为了沟通意见,培养家庭成员计划du与zhi决策的能力,解决冲突,分担家事还有学习社会dao互动的经验。
内容方面:
1.家庭会议应该每周一次,而不是每天一次。在确定了家庭会议的时间之后,就要雷打不动。如果有朋友打电话来,就告诉对方你等会儿打回去。(我家的做法是摘掉电话听筒。)不要因为忙或者其他事情而改变或取消一次家庭会议。孩子会根据你的行为来判断家庭会议的重要性。一旦有效地形成了惯例,每个人就都会盼望这种全家聚在一起的机会——直到孩子们成长到十几岁(后面有详细内容)。
2.决定应该在全体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做出。如果全家人无法就议程上的一项内容达成一致的决定,就应该把它放到下次会上再讨论,到时候就可能达成一致,因为多出了一个星期的冷静期和想出新主意的时间。在家庭会议上实行“多数票”原则,将会凸显家庭的不和。应该在家里传达一种信任的态度——你们能共同找出对每一个人都尊重的解决方案。
3.家庭会议应该包括对下周活动的讨论。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以及越来越多地参与家庭活动,比如照料婴儿、运动、约会、上课等等——这一点就尤为重要。协调汽车的使用时间并照顾到大家的方便是必不可少的。
4.家庭会议结束前的最后一项,应该用来计划下周的家庭娱乐活动。
5.家庭会议应该以一个全家人参与的活动来结束。你们可能想一起玩个游戏、吃爆米花或是每人轮流给大家制作甜点并给大家端上来。不要看电视,除非有一个全家人都期待的节目。如果你们确实看了一个电视节目,看完后要关上电视,并且要讨论节目描述的是什么价值观(或缺乏什么价值观),以及如何用于你们的生活中。
6.围着一张干净的桌子坐,有助于专心解决问题。和班会不同,桌子在家庭会议中不会成为一道屏障。随意坐在客厅里开会也可以,但把家庭会议作为晚餐的一部分似乎很难让大家不跑题你一般什么时候和孩子聊天?是在匆匆忙忙接送孩子上学的路上,还是晚上吃饭的餐桌上,又或是孩子睡前应该心情平静的时候?我的建议是,如果每一次和孩子聊天时都显得匆忙急促,或是无法平心静气说话,不妨尝试一下每周定时召开家庭会议。
布鲁斯·费勒(美国著名作家、TED“年度好爸爸”) 在《快乐家庭的秘密》一书中大力提倡“家庭会议”的重要性,认为家庭会议至少有以下这些好处:
减少家庭中的紧张与压力,增进彼此的交流与沟通,让家庭的运作更顺畅;针对自己的问题,孩子往往能提出充满新意的“独创版”解决方案;日常决定往往变得更理性、更平和。(“我知道你对此很生气。让我们留待这个星期的家庭会议上再讨论吧。”)
家庭会议作为家庭的重要活动,可以让父母和孩子评估自己以及家庭整体做得怎么样,并讨论决定一些使事情变得更好的办法。通过分享感受、总结得失、提出意见,家庭成员间能建立一种更紧密的集体意识。
除此之外,家庭会议还有很多好处。当你正式邀请孩子与你们一起“开会”,并请他提出意见时,他会觉得得到了尊重和平等,其价值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无可估量的。
从形式上看,家庭会议可以这样做:
1.定期召开。最好一周一次,选定每星期中的某一天、某一时刻,并从此固定下来。不要因为忙或者其他事情而改变或取消。一旦形成惯例,每个人都会盼望这种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机会。
2.3岁以上的孩子都应该参加家庭会议。孩子会根据父母的行为来判断家庭会议的重要性,所以父母在会议时态度要认真,不要一心多用,玩手机、看电视等。
3.坐在一张干净的桌子前进行会议。舒适、干净的环境更有利于心情舒畅,且有助于专心思考问题。
4.每个人都要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或建议。在别人发表意见时专心聆听,不评论、不指责、不打断。
5.家庭会议可以以一个全家共同参与的娱乐活动来结束。比如玩一个游戏、分享水果、一起唱歌等。最好不要看电视,除非电视内容是正面积极且有值得讨论的地方。各自盯着电视屏幕,很容易零交流。
从内容上看,家庭会议应该着力于制定规则和沟通反馈这两点上。每个家庭都希望能够在家庭任务的分派、家庭规则的制定等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家庭会议就是一个很好的制定规则的时间。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家庭会议制定家务分配规则,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职责,这有助于孩子更有责任心。通过让孩子做家务,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在家庭会议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把维持家庭正常运转必须要做的所有事情列出清单。然后,把只有父母才能胜任的事情一一划掉。(这可以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孩子也许从来没有意识到父母做了那么多事情。)接着,大家一起针对剩下的任务进行讨论,并就每件事情由谁负责达成一致。后续家庭会议上,每个人要报告各自的工作进展,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并交换看法。
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我们可以在家庭会议时制定作业规则、预习规则,等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