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孩子性格急躁 家长应该怎么帮助孩子改善

在沪上学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当然,在这过程中,家长只是坐一起引导作用,不要去对孩子的表现下定义,不要干涉孩子的情绪表达。家长要做到对孩子的信任,放开自己的手,让孩子自己去学会表达即使有困难也不要过多干涉。

孩子爱发脾气在我们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很多家长对此也是很烦恼。壮壮的妈妈最近就跟老师反映了壮壮发脾气的事:周末,妈妈带着壮壮出去外面玩,路上经过一家玩具店,壮壮一进去就拿着一只玩具熊在手上,说什么也不放手,妈妈跟他说家里的玩具已经很多了,今天就不买玩具,壮壮就直接哭了起来,甚至将玩具熊扔了,自己躺在地板上哭闹了起来。后来只能作罢,买了玩具回家。
很多家长在孩子发脾气吵闹撒泼这件事上烦透了心,尝试过很多办法,可是却效果不佳,经常败下阵来。很多家长甚至怀疑孩子是不是故意这样发脾气,好让自己心情烦躁。其实家长错怪孩子了,孩子吵闹并不是故意的,孩子的吵闹是有原因的。
父母想要解决孩子脾气暴躁的问题,需要先了解孩子发脾气真正的原因。
1. 孩子认为自己受到了忽视,家长不关心自己
每次孩子在跟家长讲话的时候,家长总是漫不经心,玩着自己的手机或者是看着电视,对孩子的话没有重视,只是随意应和着。这会让孩子很恼火,以至于打闹发脾气。孩子在跟家长讲一段很长的话,说明孩子是很重视这段谈话的,不然他也不用费劲讲那么多,所以当孩子在跟你讲话的时候,要有足够的耐心,放下手头上的事,专心听孩子讲完,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2. 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完善
孩子年龄还小,很多时候并不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家长听着孩子不停地重复着几个词,很是烦恼,认为孩子是故意找茬。所以便不再理会孩子,让孩子的内心受到伤害,孩子因为家长的不理解便会将内心的不满宣泄出来,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是发脾气,吵闹。家长这时就会将自己忽略孩子讲话的那一段,将矛头直接指向发脾气的后半段。其实原因已经被自己给掩盖了。
3. 没有较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孩子是在慢慢的成长的,很多时候并不能一下子将父母教育的道理融会贯通,总是需要不断的在经历中磨合各项能力。在情绪管理上的表现更是如此,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得不到帮助,就容易发脾气,通过哭闹的形式在发泄情绪,这是孩子发泄不满的唯一途径。并不是孩子故意为之,而是还没学会如何合理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4. 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长是父母最好的老师,家长平时的处理风格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父母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表现焦急暴躁,也是影响孩子脾气的主要原因。
孩子本质是善良纯真的,脾气暴是可以改变的,家长要做好指导。
第1、 父母要正确理解孩子,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
许多父母在对孩子爱发脾气上有着许多错误认知,改变这种认知很重要,它能让家长不再恶意看待孩子,认为孩子是故意的。这样家长就能以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爱发脾气这件事,从源头抓起,利于做好对孩子的正确引导。然后给孩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能跟孩子一起成长,如果自己做错了,就应该纠正过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第2、 教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很多家长忽略了这一点。孩子对情绪的认知能力不高,很多时候只能知道少数的几种情绪,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去正确认识情绪的种类,然后学会表达情绪。当然,在这过程中,家长只是坐一起引导作用,不要去对孩子的表现下定义,不要干涉孩子的情绪表达。家长要做到对孩子的信任,放开自己的手,让孩子自己去学会表达即使有困难也不要过多干涉。
第3、 家长对孩子要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很多孩子会采用欺骗的方式对待孩子,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偶尔骗一骗也无妨。种种做法是不可取的,除非你希望孩子未来也跟你一样去骗人。在出门的时候就要做好规定,今天出门不买玩具,说了不买就一定不能买,这是原则,家长在孩子面前得有威信。不管孩子怎么闹怎么吵,说了不买就是不买:遇到孩子真的喜欢,自己也认为不错的玩具,可以采用商量的形式跟孩子沟通,今天一定不能买,但因为这个东西我也认可,下次出门再带你过来买。
第4、 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有耐心
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孩子理解能力不足,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完善,也不懂得察言观色。很容易惹怒家长,让家长心烦意乱甚至发脾气。所以耐心是极为重要的,要时刻记得,你面对的是一个尚未成长的孩子,在沟通的时候不能要求一步到位。要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因为家长还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老师要寓教于乐,不能随意发怒。
教育孩子的路是辛苦的,家长必须做好准备,要有耐心,有信心,一定能帮孩子改善脾气。教育孩子不在胡乱发脾气,降低发脾气的可能。并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懂得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经常会听到父母抱怨,说我的小孩没耐心,缺乏毅力。比如他们往往显得性子很急,无法等待。比如他们遇到困难就很难坚持下去。
这些情况其实很正常。哪怕对一个成年人来讲,去等待,去坚持,有时候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孩子们可能会着急,会沮丧,甚至会发脾气。此时,孩子们只不过还没学会耐受过程中的那份焦虑感。
今天分享的这个故事里,妈妈用了两步,成功引导了心急的孩子:
第一个,在情绪上接纳孩子,不贴标签不批判;第二个,陪孩子体验不等待的后果,让孩子真切明白等待的好处。
当然,有时候你遇到的情况还会更复杂一些,或者你觉得你家孩子更难搞定一些,那么你也可以遵循如下原则陪伴孩子,培养孩子能够等待的耐性,能够多坚持一会儿的意志力:
1. 陪在孩子身边,参与孩子在做的事情,给孩子提供情感上或者方法上的支持。当然,是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孩子自己沉浸在做某件事的喜悦和专注当中,父母最好别打扰,也不要有任何点评。
2. 当孩子小有进步,及时鼓励。此时,父母给孩子提供的帮助也要适可而止,或者适度撤离。你要让孩子明白,事情的成功跟他自己的付出才是因果关系。
3. 孩子坚持的过程中,多夸孩子付出的努力。目标实现以后,再告诉孩子:他的努力有了成功的结果。在这样的激励下,孩子就能够真正懂得坚持和等待的好处。
4. 孩子最终收获了成就感时,顺便替孩子解释清楚他那一刻的愉悦,名字叫做快乐,叫做自豪。大声告诉他:能够坚持那么久,他很了不起。

5. 当孩子失败时,或者过程中情绪失控,甚至开始哭闹,不要批评。温柔地跟哭泣的孩子说:“你觉得很难吧,来,我陪你一起。”明确地对沮丧的孩子说:“没事,你只是暂时做不到。”这样的表达会给孩子安慰和希望,帮孩子有力量、有决心再去尝试,学会坚持到底。

孩子性格急躁 家长应该怎么帮助孩子改善(图1)

在线咨询